人物簡介
張文瓘(公元605—677年),字稚圭,于隋煬帝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出生于清河郡(今邢臺市清河縣張寬鄉(xiāng))張氏的名門望族。該族原為西漢留侯張良的后裔。文瓘出生在世代為官的家庭里,自幼就飽讀經書深明禮義。他孝敬母親,尊敬兄長,以孝友聞名鄉(xiāng)里。 唐太宗李世民登位之后的貞觀(公元627—649年 )初年,張文瓘通過明經科考試,被補作并州參軍,步入了仕途。當時,英國公李績?yōu)椴⒅蓍L史,他協(xié)助李績料理軍政要務,無不得心應手。李績夸贊他為當代的管仲、蕭何,說他有名相之才,并對他以深厚的禮遇相待。 張文瓘屢經升遷后,成為朝中的水部員外郎。當時,他哥哥文琮是戶部侍郎。因按照當時的制度兄弟不許并居臺閣,張文瓘又被調任云陽縣令。他在云陽為官清正廉明,治理得政通人和,深受百姓稱贊。唐高宗李治的龍朔(公元661—663年)年間,因他政績顯著,屢加升遷,官至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成了名副其實的宰相。不久,又遷升為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知左史事。
咸亨三年
張文瓘改任黃門侍郎,兼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遷為大理寺卿,依舊參知政事,成了主管審理刑獄的宰相。他上任后,不到十天,就把多年堆積下來的四百余件疑案審理清楚,無一不當之處,使許多冤案都得以平反昭雪,真有罪者,按律治罪也毫無怨言。當時的人們都夸張文瓘執(zhí)法公平而寬恕,稱其為張青天。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張文瓘被任命為侍中,兼太子賓客。大理寺所轄各獄中在押的囚犯,聽到張文瓘已改任,不在掌管刑獄的消息后,都大放悲聲,痛哭不止,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張文瓘身為一個主管刑獄的宰相,經他審理定罪的犯人,竟對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這真是舉世罕見的一大奇事。由此可見,張文瓘真不愧是被人稱之為有管仲、蕭何之才的賢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