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民國33年至34年(1944~1945),由軍人調任佛坪縣長。
軼事典故
1945年,縣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會上,李致詞中說:“去歲,本人出巡,徒步跋涉1600余里。全縣每一角落足跡已到,舉凡本縣經濟、建設、文化、物產,均詳細調查與規(guī)劃。佛坪不患窮,資源很豐富,民俗很諄樸,所缺者就是交通不便,文化落后而己。所以,本人以為要改進佛坪,須從交通、文化方面著手。就是交通第一、文化第二!币来耍钏靹訂T全縣民眾冬間整修道路,兩個冬天修竣西(西老君嶺)——漢(蒼耳巖)騾馬道125公里、寬2公尺;周(東老君嶺)——洋(西岔河)騾馬道,整修袁家莊至黃柏原道路200公里。
相關事件
在全縣開展樂捐一畝一升糧為教育基金。李帶頭捐款10000元,動員縣富紳捐集40000元、稻谷21石5斗(折3440公斤)、包谷25石6斗(折6650公斤)。
任內增設黃柏原、大古坪、殷家坪、厚畛子、高家壩5所初級國民小學;李下鄉(xiāng)期間常到各校檢查教育,首先出題考教師,不稱職者解聘。每年辦教師短訓班,提高教師素質。對 本縣在外上學的9名學生,年補助獎學金24600元。建立縣民眾教育館和社會教育會,專管民眾教育。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在袁家莊街建立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一座;募捐包谷20石(折5000公斤)、錢8500元,撫恤抗日戰(zhàn)士家屬。
倡導建立縣農業(yè)推廣所,派員赴漢中學習農業(yè)技術,在袁家莊、東岳殿、三教殿、銀廠溝等地推廣農作物栽培、除蟲技術。
當時規(guī)定縣長每年養(yǎng)廉金144000元,李未領,由縣政府給職員發(fā)加班費。李獲悉縣政府科員戴某為一婦女發(fā)“神水”治眼病,即將戴解職。
李任職內極力倡導男人剪辮子、婦女放腳、嚴禁賭博及吸食鴉片,民間多不愿剪辮,李執(zhí)剪刀在街上親自剪辮,后派人在袁家莊街南北城門執(zhí)剪刀,對過往男子剪辮,剪辮始在全縣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