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徐寶山(1866-1913),字懷禮,因屬虎,故人稱之為“徐老虎”(另一說:因其力大無比,經常以寡敵眾,遂得渾名“徐老虎”)。鎮(zhèn)江丹徒人,出身貧寒,15歲便游食四方,廣交朋友。據(jù)說此人身材魁梧,臂力超人,武藝超群,刀槍棍棒無所不精。1893年參與“仙女廟劫案”,逃至家鄉(xiāng) 丹徒,后被清廷捉拿并發(fā)遣甘肅,可是卻在途徑山東時成功逃脫。隨后即潛入江湖成為一大鹽梟,勢力北及淮河南至長江一帶,盛時黨徒曾有數(shù)萬之眾。
歷史上,他是有大功,又有大過的角色。因在辛亥革命中附勢加入革命黨的推翻清廷之革命運動,率軍光復了揚州、泰州等地,作出不小貢獻,官至揚州軍政分府都督,并被孫中山大總統(tǒng)任命為北伐第二軍上將軍長。再后來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復辟帝制,徐寶山又叛變擁袁,任第二軍軍長,令革命黨人大為惱火,欲除之而后快。1913年5月14日,“革命圣人” 張靜江抓住徐寶山嗜好古董的特性,著人將炸彈放入預制的古董箱內,然后模擬徐寶山派上海尋購古董的艾某的筆跡致書徐寶山,詭稱找到一個三代銅器,派人呈送鑒賞,徐開箱時被炸,當場斃命。瘦西湖內的 徐園便是他的祠堂。
徐寶山被炸死的消息,當時在《申報》等多家報刊刊發(fā),《真相畫報》1913年第17期刊發(fā)了徐寶山的消息,并配發(fā)了徐寶山近影和被炸死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