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黃易為詩人黃樹谷之子,曾任監(jiān)生、官濟寧同知。其父工篆隸,通金石。黃易繼父業(yè),以篆刻著稱于世。隸書摹《校官碑額》,小隸有似《武梁祠題字》。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廣搜碑刻,繪有《訪碑圖》,并著《小蓬萊閣金石文字》等。故隸法中參以鐘鼎,愈見古雅。撫印為丁敬高弟,有出藍之譽,與丁敬并稱“丁黃”,為“西泠八家”之一。隸書《警語》,其書筆劃圓潤平實,氣勢宏大,深得古法,是謂大家。
因為他與丁敬都研究金石學,兼擅篆刻,當時并稱"丁黃"。何元錫曾將二人印稿合揖成《丁黃印譜》。
他有"小心落墨,大膽奏刀"一語,深得篆刻三昧。
傳世墨跡有《節(jié)臨石門頌軸》、《隸書軸》等。關于黃易的研究,以“西泠八家”研究學者朱琪的《黃易的生平與金石學貢獻》(《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易家世考》、《黃易字號齋室圖說》系列論文最為深入,并著有《黃易研究》、《黃易年譜》等書稿。
作品風格
嘗有聲幕府,以詩筒畫筆,與簿書迭進,不廢風雅。工書,嫻熟隸法。隸書摹校官碑額,小隸有似武梁祠題字。精于博古,故隸法中參以鐘鼎,愈見古雅。撫印為丁敬高弟,有出藍之譽。嘗謂“小心落墨,大膽奏刀”。二語可為刻印三昧。所至輒搜訪殘碑斷碣于荒煙宿莽間,孜孜惟恐不及。嘗自寫訪碑圖十六幀,頗有逸致,翁方綱為之書碑文于上,最為精妙。山水法董、巨,冷逸幽雋,以澹墨簡筆寫取神韻,而有金石味。兼工花卉,宗惲壽平。官濟寧時,一花片葉皆能于斤庫易錢。間作墨梅亦饒逸致。
卒年五十九。著《小蓬萊閣詩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