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jīng)歷
大學本科,1984年7月考入山東大學宋元明清文學碩士研究生課程班,以優(yōu)異的成績結(jié)業(yè)。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訪學,從事楚辭研究。1997年7月破格(資歷)評為教授。擔任過中文系副主任、學校王船山研究室主任,以及全國大專院校古代文學學會副會長、湖南省屈原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理事、湖南孔子學會理事。1998年獲“衡陽市學科帶頭人”稱號,享受政府津貼。
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楚辭》、《詩經(jīng)》以及儒家文化研究,出版學術(shù)專著兩部,與他人合著或參編著作八部。先后在《文學評論》、《中國語文》、《中華戲曲》、《孔子研究》、《學術(shù)研究》、《學術(shù)月刊》、《船山學刊》等刊物共發(fā)表70余篇論文,主持并完成了四項省級課題。專著《楚辭正解》(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1996年7月重。╊H具學術(shù)分量。著名楚辭專家、北師大博士生導師聶石樵先生評價說:“作者既能從宏觀上對《楚辭》作整體把握而具有系統(tǒng)性、科學性,又特別注意從微觀上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而具有深刻性、正確性。作者用力甚勤,功夫很深”,“這是一部很有創(chuàng)見的書,在《楚辭》研究上,是一個突破”!段膶W報》以《操千曲而后曉聲》為題作了高度評價(見1995年6月29日“特稿·專稿”欄)。一些著名重點大學在此書列為古代文學博士生必讀書。專著《古典詩詞名篇正解》(學林出版社,1996年)選取自先秦至唐宋古典詩詞中有爭議的名篇70篇,發(fā)表了與眾不同的看法,見解新穎,分析精辟,考辨詳審。儒家文化研究論文代表作有:《“天人合一”新考》(《學術(shù)論壇》1997.1)、《釋“儒”》(《學術(shù)月刊》1997.4)、《儒家文化中“和”的哲學意義》(《衡師范學院學報》1999.9)、《“中”、“中庸”、“中和”、平議》)《孔子研究》2000.3)等等。著作、論文均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共獲獎14次,其中一等獎3次,二等獎6次,湖南省教學改革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1次,湖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優(yōu)秀獎2次。
在教師的工作崗位上
作為一名教師,具有高度的敬業(yè)精神,工作認真,治學嚴謹,既重言教,又重身教,以“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來要求自己。課堂教學深入淺出,生動形象,有自己獨到見解,贏得學生高度贊揚,被評為“最喜歡的老師”,曾獲學!皫煹聵吮薄⒑怅柺袃(yōu)秀教師、湖南省高教工委優(yōu)秀黨員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