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向往佛法
1927年父母相繼過世,孤苦無依,一度流落為乞丐。
年歲稍長,受雇於戴芝厚中醫(yī)師家中做長工,幫戴家牧牛割草,料理雜務(wù)。戴醫(yī)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常誦《金剛經(jīng)》,所以清海在戴家受到佛法的熏陶,常去附近的香巖寺禮佛。
日久之后,對出家人的清凈生活十分向往,而有出家修行的念頭。
皈依佛門
1939年-1949年,清海決心離俗出家,乃投入陜豫交界處的荊紫關(guān)蓮花洞,依住持和尚削發(fā)為僧,年馀之后,到陜西雙喜寺參學。后來聞知能海大師在四川成都弘傳密教,同時新都寶光寺傳三壇大戒,他千里跋涉,趕往四川新都寶光寺報名受戒,戒師為深德和尚。圓戒後到成都石羊場近慈寺,禮能海上師為親教師,在近慈寺安居修學密乘。
1951年,四川省實行土地改革,近慈寺上百名僧侶,被分配到離寺頗遠的貧瘠土地百畝,而寺附近的肥沃地四十畝卻分給別人了。
這樣寺中道糧不繼,和尚全要參加做工勞動生產(chǎn)。
1953年,能海大師到北京出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的成立大會,當選為佛協(xié)副會長。會后他到五臺山開創(chuàng)道場,選定清涼橋的吉祥律院,做為他弘法傳戒、進修定慧的場所。
他命弟子先學等先上山籌備,清海也隨著先學到了五臺山。
1953年十月,能海大師到清涼橋講《四分律根本阿含》,以后數(shù)年大師在山上講經(jīng)譯經(jīng),并修繕吉祥律院大殿。
這段時間,清海一直隨侍在大師身邊,擔任吉祥律院的維那。這時能海大師已年逾七十,冬季在零下30度的氣候中,也親自參加各項勞動,這使清海十分感動,他心想誓要效法大師這種為法忘身的精神,為弘揚正法、延佛慧命而努力。
1957年,”反右“開始,能海老法師奉命赴京學習,吉祥律院的常住眾及五臺山全部僧侶都在山上學習。
以後數(shù)年,又有反右學習、政治學習,太多的學習會影響修行,但是大氣候如此嚴峻,誰也不敢話說。
1963年,清海隨著能海大師自吉祥律院遷到附近的善財洞居住,再過兩三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苦難十年
1966年夏天,太原的紅衛(wèi)兵到了五臺山,以能海大師為首要的斗爭目標,由夏至冬,受過多次批斗。
1967年初,紅衛(wèi)兵宣布解散全山寺廟,僧侶全部遣散回鄉(xiāng),參加勞動改造,能海大師也在遣返之列。
宣布命令之日是丙午年除夕,次日是丁未年春節(jié)──1967的2月9日,這天早上,能海老和尚在他和眾人同睡的土炕上坐化了。而這時年已四十六歲的清海法師,也隨著大伙離開五臺山。
清海的河南鄧縣老家,沒有一個親人,他無處可去,就投靠湖北一位遠房宗兄,以拉板車為業(yè)維持生活,度過了苦難的十年。但在拉板車的生涯中,他仍然獨身、吃素、持戒、念佛、心中不忘他是出家人,也永系著佛教事業(yè)。
出任住持
清海於1978年9月返回五臺山,宗教部門派他住在靈鷲峰的廣宗寺,負起修復廣宗寺的任務(wù)。這時早年離山的和尚們陸續(xù)回山,他結(jié)合了一些人,在政府撥款的補助下,修繕廣宗寺的工程於焉開始。經(jīng)過數(shù)年努力,廣宗寺漸復舊觀,這時他已有了許多徒弟。
1984年初,佛教協(xié)會調(diào)他到圓照寺出任住持。
這時宗教政策得到落實,佛教日漸復蘇。圓照寺也得到政府撥款予以修繕。清海法師除了修繕殿堂外,他在天王殿內(nèi)補塑了四大天王像,新塑了彌勒菩薩和韋陀尊者像;
在大雄寶殿,補塑了三世佛像、三大士像及十八羅漢像;
在都網(wǎng)殿內(nèi)新塑了宗喀巴大師及其二大弟子像,以及四臂觀音像、毗盧佛像。
繼而根據(jù)能海大師的遺教,以圓照寺為藏密金剛道場。
他整理了能海上師的遺稿,根據(jù)上師的遺教,首重戒律,次修定慧。
講經(jīng)
曾為弟子們講過《比丘日誦》、《比丘戒本》、《律海心要》、《四分律》等律典。
此外也先后講過《大般若經(jīng)》,《大日經(jīng)》、《金剛頂經(jīng)》、《現(xiàn)觀莊嚴論》、《中觀論》、《因明入正理論》、《俱舍論》、《菩提道燈論》、《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等重要經(jīng)論。
主要著作
清海老法師生前編輯過一本《五臺山靈鷲中峰大圓照寺樹碑記匯集》,這是圓照寺的重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