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密

    李密(西晉)

    李密(224—287年),本名李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qū))人。西晉初年大臣。

    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yǎng)成人。孝敬甚篤,名揚鄉(xiāng)里。師事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于《左傳》。初仕蜀漢,拜為尚書郎。蜀漢滅亡后,參見晉武帝,召為太子冼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yǎng)。呈遞《陳情表》,竭力推辭。歷任溫縣令、漢中太守,坐事免官。

    太康八年,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


    人物生平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就死了父親,四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聞名。據(jù)《晉書·李密傳》說: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然后進獻。

    李密幼時體弱多病,甚好學,師事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年輕時,曾任蜀漢尚書郎。

    李密幾次出使吳國,吳大帝孫權問蜀漢兵馬多少,回答道:“官用有余,人間自足!焙髞韰谴蟮酆腿撼家黄鹩懻摰懒x問題,都說愿意做弟弟。李密說:“我愿意做兄長!北粏柕罏槭裁,李密說:“做哥哥的有更多時間侍奉父母。”吳國君臣都認為他說的對。

    魏滅蜀后,征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請他擔任主簿。李密以奉養(yǎng)年邁祖母為由,謝絕了鄧艾的聘請。

    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司馬炎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征密為太子洗馬(官名)。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家里情況,說明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這就是著名的《陳情事表》,或稱《陳情表》或《陳事表》,此《表》寫于西晉武帝泰始三年(267)。

    李密

    《陳情表》辭語懇切,委婉動人。表到朝廷,晉武帝看了,為李密對祖母劉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動,贊嘆李密“不空有名也”。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縣,發(fā)給他贍養(yǎng)祖母的費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后出仕。在任溫縣(今河南溫縣)縣令時,政令嚴明,政績顯著,剛正見稱。過去,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苛求供給,當?shù)厝嗣褚源藶榛。李密到任后,中山諸王過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爭,使諸王過境不敢苛求,為百姓辦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職,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由于朝中權貴畏懼他的剛正,故朝中無人推薦。最后只做了漢中太守,一年后罷官歸田。后病卒,終年六十四歲。

    歷史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①其余群子,并孝養(yǎng)可崇,清風素范,高山景行,會其宗流,同斯志也!薄阿诿、彥、夏、庾,夙標至性。”

    《資治通鑒》:“密與人交,每公議其得失而切責之,常言:u2018吾獨立于世,顧影無儔;然而不懼者,以無彼此于人故也。u2019”

    楊維楨:“王孝子,魏三公。雀入幕,鯉入冰。孝子可移臣子忠,而況三老北面天子尊辟雍。何司徒,荀仆射,九錫王前相率拜。孝子龍鐘亦長揖,爵級同升在三太。三太何足尊,不若犍為李孝孫。”

    史書記載

    《晉書》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shù)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yǎng),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乃上疏曰: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嘗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猶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而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實所鑒見。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比A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贝螁枺骸翱酌餮越毯嗡椋俊泵茉唬骸拔羲、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酌髋c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比A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賜、興。

    《華陽國志》

    密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更適人。密見養(yǎng)於祖母。治春秋左氏傳,博覽多所通涉,機警辯捷。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自口嘗。本郡禮命不應,州辟從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奉使聘吳。吳主問蜀馬多少,對曰:“官用有余,人間自足!眳侵髋c群臣泛論道義,謂寧為人弟,密曰:“原為人兄矣。”吳主曰:“何以為兄?”密曰:“為兄供養(yǎng)之日長!眳侵骷叭撼冀苑Q善。蜀平后,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簿,及書招,欲與相見,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養(yǎng)。晉武帝立太子,徵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遣,密上陳情表,武帝覽表曰:“密不空有名也!奔纹湔\款,賜奴婢二人,下郡縣供養(yǎng)其祖母奉膳。及祖母卒,服終,從尚書郎為河內溫縣令,政化嚴明。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責求供給,溫吏民患之。及密至,中山王過縣,欲求芻茭薪蒸,密箋引高祖過沛,賓禮老幼,桑梓之供,一無煩擾,“伏惟明王孝思惟則,動識先戒,本國望風,式歌且舞,誅求之碎,所未聞命。”自后諸王過,不敢有煩。隴西王司馬子舒深敬友密,而貴勢之家憚其公直。密去官,為州大中正,性方直,不曲意勢位。后失荀勖、張華指,左遷漢中太守,諸王多以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著述理論十篇,安東將軍胡熊與皇甫士安并善之。

    《三國志·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軼事典故

    魏滅蜀后,征西將軍鄧艾招降納叛,急于穩(wěn)定人心,他聘李密為主簿,李密力辭不受。鄧艾集團的驕橫已經讓他膽寒。鄧艾初入成都時是“蜀人稱焉”,結果卻是蜀人“有識者笑之”。晉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詔征李密為“太子洗馬”,詔書連下,郡縣不斷催促。當年李密祖母已96歲,風燭殘年,他上表敘述自己無法應命的原因。這就是《陳情表》,475字!蛾惽楸怼芬允逃H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文中的一些詞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直至今天人們還經常引用。

    《陳情表》全文用了29個臣字,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榮”中兩處指朝臣外,其余27個“臣”字均是李密自稱。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普適邏輯之下,這讓晉武帝頗感順眼。更關鍵還在于,區(qū)區(qū)一份“陳情”,不但可以免去抗旨死罪,還感動了君王鐵石心腸。

    祖母魂歸道山之后,李密已經沒有借口了,他履行了在《陳情表》的承諾。先后任溫縣縣令、尚書郎、漢中太守等職。任期內,他在漢中勉縣倡建武侯祠。某天他酒后賦詩:“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中無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奔づ瓡x武帝,免官回鄉(xiāng)。其實在此之前在溫縣時,他曾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就差一點被人舉報。

    公元287年李密卒于保勝龍安,好友安東將軍胡熊與皇甫士安主持葬儀。

    家族成員

    兒子:李賜、李興

    故里

    李密老家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區(qū)保勝鄉(xiāng)。保勝鄉(xiāng)位于彭山區(qū)城西北部,至彭山25公里。該村之所以叫龍安村,是因為這里有一座龍門寺。而始建于唐代的龍門寺,正是李密故居之所在。 龍門寺大雄寶殿前,有一塊雕著精美龍圖案的石碑,上面刻著大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一道圣旨,說明了重修龍門寺有關事宜。道光圣旨石碑的旁邊,還豎立著李密像。據(jù)說,寺外原是李密故宅的荷塘,荷塘上還有一座三孔古石橋,但現(xiàn)己沒于荒草叢中。龍門寺雖是李密的故居,但李密于晉太康八年(287年)逝世后,卻是葬于今天彭山區(qū)鳳鳴鎮(zhèn)的龍門橋村,可惜的是李密墓在1965年改土中被毀去。大雄寶殿殿右,山崖上刻著 “李密故里”四個紅色大字以及一個巨大的“孝”字,這就是孝文化石刻藝術走廊。在這200米長的天然絕壁之上,鐫刻著歷代頌揚李密孝篤和他的《陳情表》的詩詞,還有再現(xiàn)李密生平和他孝順祖母的淺浮雕組圖。

    名人推薦
    • 王玉如
      王玉如(約1708~約1748)字聲振,號研山,云間(今上海市松江_人。清代篆刻家。睿章從子,篆刻得其伯父指授,并得神似。乾隆十一年(1746),蘇州葉錦出佳石,請他刻了..
    • 金基鵬
      金基鵬(1934.01--2009.04),男,回族,江蘇省南京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黨組成員,中國審計學會原副會長,原中共青海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
    • 阿爾達希爾一世
      阿爾達希爾一世 Ardashir I ,或名阿爾塔澤爾西斯 Artaxerxes(?—約240年)波斯薩珊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眾王之王”(約226年—約240年在位)。
    • 薩仁蘇和
      阿巴嘎旗政府副旗長薩仁蘇和,男,蒙古族,1962年6月21日出生,大學本科文化,內蒙古阿巴嘎旗人。內蒙古自治區(qū)馬業(yè)協(xié)會(第一屆)理事、錫林郭勒盟職業(yè)學院蒙古文化研究..
    • 麥基·薩勒
      麥基·薩勒(Macky Sall,1961年12月11日-),塞內加爾政治家、前總理,現(xiàn)任塞內加爾總統(tǒng)。
    • 張福來
        張福來(1871-1925)字子恒,直隸(今河北)交河人,直系軍閥、將軍府景威將軍。早年入曹錕部當兵,歷任營長、團長、第三師第六旅旅長、第二十四師師長,1922年兼任..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