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世子劉賢
吳王劉濞之子——吳國世子劉賢到長安去朝見皇帝,漢文帝吩咐當時的太子、后來的景帝劉啟去接待。結果,在玩一種叫“博”的游戲的時候,太子劉啟認為劉賢及其隨從對自己不敬,一怒之下,用“博局”(棋盤一類的東西)將劉賢當場砸死。當劉賢的尸體被送回吳國安葬的時候,劉濞徹底失控了,中年喪子,對任何一個父親來說,都是莫大的痛,他不無賭氣和傲慢地對朝廷官員說:“天下都是姓劉的天下,死了葬在長安就是了,何必送回來!”于是,劉賢的尸體又被運回長安安葬。
劉濞的舉動,對于一個諸侯王來說,是極其危險的,要知道,雖然他和當時的文帝劉恒是堂兄弟,但是終歸一個是君,一個是臣,作為臣子,敢于向君王以那樣的口氣說話,實在是大逆不道的行為。然而,自知理虧的文帝不但沒有追究劉濞,為了表示優(yōu)待,除了贈送他飯幾和手杖外,還特別允許他不必如其它諸侯王一樣定期到長安來朝拜皇帝。文帝劉恒的態(tài)度,等于向劉濞傳達了這樣一個信號:你在吳國好好待著,不用來看我,我也不管你。這無異于認可了劉濞的吳國作為獨立于西漢朝廷之外且高于其它諸侯國的特別王國的待遇。然而,劉濞根本不領情,因為他認為自己有不領情的資本?傊,故意也好,失手也罷,劉啟打死劉賢,給劉濞造成了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也在朝廷和吳國之間造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
何況劉濞用40年的時間,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他已經具備了和朝廷叫板的實力。之所以一直沒有付諸實踐,其原因很簡單——如果造反成功,無非就是做皇帝,可是自己現(xiàn)在的待遇已經和皇帝沒什么區(qū)別了,沒有必要一定要爭個名頭;如果造反失敗,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都會失去,沒有必要下這么大的賭注。所以,劉濞的想法也很簡單:你打死了我兒子,我恨你,但是你是皇帝我是臣子,我不給你找麻煩,前提是別來惹我。
安定侯劉賢
劉賢,漢武帝劉徹之孫,燕刺王劉旦之子。劉賢的父親劉旦在漢昭帝即位之初,與宗室劉長、劉澤及大臣上官桀、桑弘羊等謀奪取帝位,失敗,自殺。 公元前74年劉賢被封為安定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