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黃友(1080-1126),字龍友,溫州市平陽縣鳳林鄉(xiāng)梅浦(今錢倉鎮(zhèn)梅浦村)人。他從小便有獻身為國的大志。15歲入太學,在太學中年紀最輕,但已嶄露頭角,經(jīng)常與學友們縱談國事,曾慨然表示:“大丈夫不能為國立功,亦造化中贅物耳!”
北宋末年,宋徽宗和朝中蔡京、童貫等不顧北方遼、金的威脅,整日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黃友不免憂心如焚,毅然“投筆西游”,投奔邊將劉法麾下,劉法對他的才能非常賞識。
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27歲的黃友登進士第,先后擔任永嘉、瑞安主簿和金華縣令。他為官清正,深受當?shù)匕傩諓鄞,后來被提升為檀州(今河北密云)通判。檀州靠近邊界,他和家人談及自己的志愿時,曾說:“萬一邊書告警,馬革裹尸,乃吾素志!辈⒎磸(fù)叮囑:自己腳板上有黑痣一顆,如果有一天為國捐軀,你們?nèi)?zhàn)場上收尸時,只要辨認我腳板上的那顆黑痣就是。
金滅遼后,于宣和七年(1125年)大舉南侵。原遼降將郭藥師叛宋降金,充任金軍向?qū)。檀州知州徐杰棄城逃跑。黃友于危急關(guān)頭,親率戍卒,迎戰(zhàn)金軍。他躬冒矢石,奮身沖殺,唇齒受傷破裂。因寡不敵眾,傷亡慘重,但仍督率余眾,撤退到中山(今河北定縣),協(xié)助防守城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傳位欽宗。欽宗召見黃友,詢及他的志向及唇齒破裂經(jīng)過,大為贊賞,當即任命他為直徽猷閣、河北制置使參謀官。當時太原被金兵圍困已久,欽宗派黃友隨種師中前往解圍。師中收復(fù)壽陽,黃友則分兵三千,攻打榆次,奪回一萬多斛糧食。
宋軍本擬休整幾日,待別路友軍前來會合后,再行進軍太原。但因朝廷督戰(zhàn)嚴急,黃友只得按種師中之命,提前出兵。大軍挺進10里許,黃友發(fā)現(xiàn)地形不利,立即將情況報告師中,要求火速移軍,但不被師中采納。次日拂曉,金將和尼集中精銳步騎,四面夾攻,矢石如雨,黃友揮軍苦戰(zhàn),毫不退讓,但右軍先潰,種師中又在東熊嶺陷入敵圍。宋軍失去支援,孤軍奮戰(zhàn),死傷慘重。黃友率軍死戰(zhàn),企圖挽回敗局,不幸中箭倒地,力盡被俘。
金兵將他送到金將和尼大營。和尼見他如此英勇,便采取威逼利誘的辦法,勸他投降。黃友嚴詞拒絕,還手指和尼,罵不絕口。和尼惱羞成怒,下令金兵用蠟油涂滿他的全身,再把他倒掛在大樹上,當場活活用火燒死。黃友遇害時年僅47歲。
消息傳到汴京,滿朝震動,欽宗也為之感傷不已,御筆親書“忠節(jié)傳家”4字,并頒發(fā)詔書,贈給中大夫之職,表彰黃友精忠為國“執(zhí)節(jié)不撓”,因此“特優(yōu)贈典,用慰忠魂”。后來御書被制成匾額,長期懸掛于梅浦黃友之家。
黃友不僅精通韜略、英勇善戰(zhàn),而且文武兼濟。他所作的詩,雄渾豪壯,如其為人。后人編為《黃徽猷詩集》傳世。蒼南縣龍港鎮(zhèn)江夏黃氏友誼會集資建造了“黃友紀念館”,紀念他的功績。
宋史文載
黃友,字龍友,溫州平陽人。少不羈,十五入太學,語同輩曰:"大丈夫不能為國立功,亦造化中贅物耳。"因投筆西游。邊帥劉法一見奇之,延致門下。會西鄙軍哄,都護高永年戰(zhàn)沒,友作七詩哀其忠。其后幕府奏功,沒永年之實,恤典不及。其子以友詩進,徽宗覽之惻然,遂加贈謚。友亦免省試,登進士第,調(diào)永嘉、瑞安二縣主簿,攝華陰令,有政聲。
方臘竊發(fā),友同諸將收復(fù),所至披靡。婺寇復(fù)作,守留友攝兵曹,為殄滅計。友請往諭之,既次浦江,賊望風解去。復(fù)單騎次武義,賊眾持釘一榼置其前,友正色叱之曰:"汝等何速死耶?"賊首李德壯之,亟麾退,一境貼然,婺人圖像祀之。
通判檀州。會金人敗盟,郭藥師以常勝軍叛,燕土響應(yīng),友獨領(lǐng)數(shù)千人與之戰(zhàn),躬冒矢石,破裂唇齒。欽宗即位,制置使詹度奏友久服武事,籌略過人。丞相何{鹵木}從而薦之,召對,問友唇齒破裂狀,為之稱嘆,赍予甚渥。
進直徽猷閣、制置司參謀官,同種師中解太原圍。友遣兵三千奪榆次,得糧萬余斛。明日,大軍進榆次十里而止,友亟白師中:"地非利,將三面受敵。"論不合,友仰天嘆曰:"事去矣!"迨曉,兵果四合,矢石如雨,敵益以鐵騎,士卒奔潰。敵執(zhí)友謂曰:"降則赦汝。"友厲聲曰:"男兒死耳!"遂遇害。帝書"忠節(jié)傳家"四字旌其閭,官其后八人。
友體貌英偉,膽雄萬夫,謀畫機密,出人意表。嘗語子弟曰:"天下承平日久,武事玩弛,萬一邊書告警,馬革裹尸,乃吾素志。他日收吾骸,足心黑子為識也。"其忠誠許國根于天性如此。
現(xiàn)存詩作
詠風
宋代:黃友
不假玄冥力,乘空散寂寥。聲雄秦塞鼓,勢撼浙江潮。
落日銜山嘴,浮云亞隴腰。鵬程如借便,九萬看扶搖。
哀高永年戰(zhàn)沒
宋代:黃友
粉身碎骨事無難,祇為君恩重泰山。風淡月明都護府,功名千古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