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 林鑫濤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39年4月
國籍:中國
籍貫:浙江定海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人物簡介
林鑫濤, 浙江定海人,1939年4月2日出生于上海。卒于2006年2月20日。畢業(yè)于上海戲曲學(xué)校京劇音樂班,主修京二胡,畢業(yè)后在中國戲曲學(xué)校作曲系進修作曲專業(yè)。先后就職于上海青年京昆劇團、上海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和中國京劇院。先后為俞振飛、言慧珠、楊畹農(nóng)、楊春霞、李炳淑等名家操琴。并參加了上海青年京昆劇團的《颯爽英姿》、《南海長城》,上海京劇院的《龍江頌》、《審椅子》、《映山紅》;中國京劇院的《王昭君》;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新舞臺京劇《寶蓮神燈》、《仙姑廟傳奇》、《十五貫》、《孫臏與龐涓》等劇目的唱腔音樂創(chuàng)作。
藝術(shù)生涯
林鑫濤和愛人楊春霞(京劇、昆曲演員,樣板戲《杜鵑山》領(lǐng)銜主演)都是上海市戲曲學(xué)校畢業(yè)生,文革后期北京中國京劇院排《杜鵑山》,2人就此從上海調(diào)到北京。
林鑫濤的專業(yè)是京劇音樂,尤其專長京劇二胡(京二胡)和京劇胡琴(京胡),他長期在上海京劇院工作,參加現(xiàn)代京。ň﹦‖F(xiàn)代戲)《審椅子》和《龍江頌》的音樂創(chuàng)作。
他的京劇唱腔、京劇音樂設(shè)計作品有新編古裝京劇《王昭君》(與張建民合作,1980年,中國京劇院)、《孫臏與龐涓》(臺灣)、《巴山秀才》(臺灣)、《十五貫》(臺灣)、《寶蓮燈》(臺灣)、《試妻大劈棺》(臺灣);現(xiàn)代京劇《宋慶齡》(與張建民、賈宇合作,1993年)、《映山紅》(上海京劇院,與金國賢、金樂華合作,2003年)、《仙姑廟傳奇》(臺灣)和《李寶春與臺北新劇團跨界展演舞與武:京劇的舞韻與武勁》等。
他擔任臺灣1996年出版《一夜京戲》京劇唱腔音樂專輯的編曲,并與鐘適芳共同擔任制作人,入圍1997年臺灣行政院新聞局第8屆金曲獎。
在臺灣的時候,與金國賢合作,給顧正秋操琴,錄制了1套5張音樂光盤《顧唱:顧正秋曲藝精華》,2人擔任琴師和音樂指導(dǎo),劉大鵬打鼓。
紀念著名的戲曲音樂家林鑫濤先生
公元2010年10月29日,秋風(fēng)瑟瑟,矚目蒼涼。就在這一天,我們著名的戲曲音樂家林鑫濤先生落葬在至尊園內(nèi)。在輕柔的佛樂和哀怨的秋風(fēng)中,林鑫濤的愛人楊春霞女士攜家屬和學(xué)生,一同護送他走完人世間的最后一段旅程,留下了深深的祝福和永久的思念。
也許來過至尊園的人都曾看過,在青石鋪就的道路旁,在林立秋風(fēng)的樹木旁,有一座黑白相間的墓碑顯得那樣的卓爾不群。黑色的墓碑,肅穆的氣息,一如人生對藝術(shù)的一種嚴謹莊重;潔白的花朵,開卷的書籍,一如人生對藝術(shù)的一種至美追求。大道至簡,大愛至美。時間在潺潺的流水中悄然逝去,卻悄悄的帶回了一位著名音樂家的靈魂,在這自然園林中靜謐的憩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