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小亭嶺部下斬倭首4顆,有功升把總。福清牛田之戰(zhàn)斬倭首4人,部下斬103顆,興化府林墩率部下斬敵首l04顆。以功授北路守備。時南路還有寇患,總兵戚繼光留他援助防守仙游城,他又解除漳浦園。二戰(zhàn)都有功。寧德筑城時指揮士兵搬運石塊。作戰(zhàn)臨陣他沖鋒在先。曾搗毀倭寇所踞橫嶼、小石嶺二處巢穴。升福建都指揮僉事,擢拔廣東參將,授昭勇將軍。
人物生平
明嘉靖三十八年,戚繼光首赴義烏招兵,王如龍率子弟出山,一伙人大大咧咧,“多跋扈狀”!鞍响琛钡牧硪环N說法就是“勇猛”。正是這種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勇猛,在之后的歲月中,使王如龍在戚繼光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以至于后來王如龍等人被言官攻擊時,戚繼光特意寫了《題奏取用被劾戰(zhàn)裨辯誣疏》為之辯誣,而王死后,又寫下了沉郁悲痛的《祭王參將》一文。
王如龍一生經(jīng)過了大小五十余戰(zhàn),自嘉靖四十年取得臺州大捷后,又跟隨戚繼光援江西、戰(zhàn)閩中、入寧德、破牛田、斗興化、攻仙游……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其地位也隨之升遷,臺州戰(zhàn)后升把總,福清牛田戰(zhàn)后授北路守備,后又升為福建都指揮僉事,最后擢拔為廣東參將。
“勇”、“猛”、“狠”,正是王如龍打仗的最大特點。嘉靖四十一年,義烏兵奉命到福建寧德去作戰(zhàn)。因為那里有數(shù)千強悍的倭寇聚集在橫嶼島上,橫嶼與陸地之間有十里寬的灘涂,倭寇自以為易守難攻,在島上萬無一失。不料義烏兵在戚繼光的指揮下,一日黎明趁海水退潮之際,每人帶一捆草,邊鋪路邊沖鋒,待倭寇明白過來,義烏兵已殺到眼前。于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激戰(zhàn)開始了。此時,王如龍卻被戚繼光留在岸邊待命,急得他恨不得飛過去殺敵,且對這樣的安排口出怨言。不一陣子,攻島的義烏兵有所退卻,王如龍得令帶兵出戰(zhàn),大家就如猛虎下山一樣,直撲過去,橫嶼很快被攻破?梢娖堇^光高明的用將之道,也可見神勇的王如龍在主帥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勇猛的王如龍,還創(chuàng)造了數(shù)起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嘉靖四十二年(1563)秋,在解仙游之圍一戰(zhàn)中,倭寇有兩萬,而戚繼光率領(lǐng)的兵士不過六千人,雖取得了勝利,但倭寇四處逃竄,不能悉數(shù)殲滅。為擴大戰(zhàn)果,戚繼光率數(shù)千士兵追擊,追到同安王倉坪時,倭寇仗著人多,瘋狂反撲,義烏兵一時無法抵擋。戚繼光折箭為誓,鼓舞士氣,王如龍則拔劍在手,怒吼“不敗倭寇就自刎而亡”,另有兩位勇猛的義烏兵把總,舉著戰(zhàn)旗直沖上去。在幾位將帥的鼓勵督促之下,義烏兵直把倭寇殺得鬼哭狼嚎。這一戰(zhàn),王如龍得了首功。從此,福建不再有大批倭寇入侵之事了。
這之后,王如龍留在福建寧德任職,帶領(lǐng)士兵修筑軍事工地,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大家都樂于效命。且先后取得了南澳之戰(zhàn)、廣東綿羊寨之戰(zhàn)等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