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韓國藝術家李承熙先生個展
剛硬與柔軟之間
- 關于李承熙的現代陶藝作品
白石老人云:“似與非似之間”,白石老人在自己的作品里以很敏銳的思維讓觀者感覺到很細微的顫抖。以很敏感的直覺抓住對象與對象之間的關系,我們在李承熙的作品里能感到與此類似的意境,那是一種物質與觀念之間存在的關系。
筆者看來,李承熙先生是一位通過長期從事藝術的人生而獲得對物性的極深入了解的藝術家。土,火,水,空氣,…… 跟筆和顏料一起,這些都是他平時常常使用的材料,他了解物性就意味著他能夠了解順應它們的辦法。這就是放棄自己固有的原則才能得到的一個求索道路上的收獲。
白石老人也許捕捉了寫意與寫實之間的關系,寫意的花跟寫實的昆蟲之間互相凝視,似乎它們之間的空間深得無限。在李承熙作品里所能感到的關系就像它們的關系:平面與立體,實在與虛幻,形而上與形而下,剛硬與柔軟,還有其間真空狀態(tài)的張力。也許筆者不太清楚這是否是他真正想表現的,但從那里能夠很清楚地感覺到顫抖。
他的作品沒有標題,這是否因為作品的可視的表象只不過是一個為了表達關系的對象?但是我們能讀到藝術家對這種表象的情感:器物,鳥,花和文字。它們很可愛,很有生命力卻不神秘。他在創(chuàng)作里不會為了遵循觀念而放棄對生命力的希望!癈layzen”是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個單詞,這作為一個土和禪的合成詞,在平靜的觀照里貫通作者的思想,體現作品的生命力。
期盼著李承熙北京個展的到來,……突然想起白石老人,理由不僅僅是因為崇拜他,更多的是李承熙的眼光很像白石老人的眼光:他在創(chuàng)作之前都是以細膩的眼光來觀照對象,以敏銳的直覺來抓住對象的本質。為了捕捉剎那,思索很長時間的他還在江西省一個小小的工作室里探求物質和觀念及“我”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