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王瑜(?~1439)字廷器, 山陽人。以總旗隸趙王府。 永樂末, 常山護衛(wèi)指揮孟賢等與宦官 黃儼結(jié),謀弒帝,廢 太子而立 趙王。其黨 高正者,瑜舅也,密告瑜。瑜大驚曰:“奈何為此族滅計!贝固橹G,不聽。正懼謀泄,將殺瑜,瑜遂詣闕告變。
按治有驗,賢等盡伏誅,而授瑜 遼海衛(wèi)千戶。 明仁宗即位,擢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厚賜之,并戒同官,事必白瑜乃行。瑜持大體,不為苛細,廷中稱其賢。
宣德八年(1433)進 都指揮僉事,充左副總兵,代 陳瑄鎮(zhèn) 淮安,董 漕運,累進 左軍都督僉事。淮安,瑜故鄉(xiāng)也,人以為榮。在淮數(shù)年,守瑄成法不變,有善政。民有親在與弟訟產(chǎn)者。瑜曰:“訟弟不友,無親不孝。”杖而斥之。又有負金不能償,至翁婿兄弟相訟者。瑜曰:“奈何以財故傷恩!”即代償,勸其敦睦。二卒盜敗舟一板,有司以盜官物,坐卒死。瑜曰:“兩卒之命,抵敗舟一板耶?”竟得末減。歲兇,發(fā)官廩以振。然性好貨,為 明英宗切責,而前所發(fā)不軌事有枉者。 正統(tǒng)四年(1439),議事入京。得疾,束兩手如高懸狀,號救求解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