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六個同稱號人物,按年代排列為君士坦丁堡牧首金口約翰、羅馬教皇約翰一世、拜占庭皇帝約翰一世·齊米斯西斯 、布列塔尼公爵紅胡子約翰一世、法蘭西國王遺腹子約翰和薩克森國王約翰一世。
君士坦丁堡牧首金口約翰(347-407)
圣約翰·克里索斯托(希臘語: Ιω?ννη? Χρυσ?στομο?),347年-407年。古代基督教希臘教父、解經(jīng)家和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牧首 約翰一世,有非凡的講道才能。生于敘利亞安條克,父親是羅馬帝國軍官。自幼受基督教教育,原本在隱修,后因健康不佳,返回安提阿,擔(dān)任助祭?死锼魉雇猩朴趥鹘毯徒忉尳(jīng)文,后來在一場暴動中,以一系列傳教演說平息了市民的心情,因而博得 金口約翰之稱。397年勉強奉召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 他關(guān)懷窮人并猛烈抨擊濫用財富的行為,有心進(jìn)行革新,但操之過急,得罪了豪富權(quán)門,遭到東羅馬帝國皇帝弗拉維·阿卡狄奧斯的皇后普爾荷利亞和亞歷山大里亞古城牧首的反對,普爾荷利亞思想守舊,重視利用傳統(tǒng)宗教進(jìn)行統(tǒng)治,她在宮廷里模仿修道院的做法,每天早起唱圣歌,讀圣經(jīng),并完全按照教會規(guī)章施行禮節(jié);屎髮死锼魉雇羞M(jìn)行的革新主張十分反感。403年皇后指示亞歷山大里亞大主教狄奧菲魯斯召開一次宗教會議審判他,大會指控克里索斯托污蔑皇后,公開叛國等二十九條莫須有的罪名,宣布予以撤職,并囚禁于亞美尼亞的庫庫蘇斯,羅馬教皇 英諾森一世企圖為其求情也未能有結(jié)果。407年克里索斯托死于向黑海之東轉(zhuǎn)解途中,438年他的骸骨被帶回君士坦丁堡,教會替他平反了冤屈。他的遺骸曾于1204年被十字軍掠至羅馬,教皇若望·保祿二世于2004年歸還了這批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