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4年獲意大利國家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6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6至1999年分別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作訪問學者和研究員。1999年4月回國,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目前或曾任Chem.Soc.Rev.,DaltonTrans.,J.Biol.Inorg.Chem.,J.Inorg.Biochem.,Metal-BasedDrugs,Chin.J.Chem.,《化學學報》,《高等學;瘜W學報》,《中國科學:化學》,《科學通報》,《無機化學學報》等刊物的編委或副主編。
主研方向
主要的研究方向為生物無機化學,研究內(nèi)容包括:
1)金屬藥物的設(shè)計及作用機理研究:新型含鉑、金、釕等抗癌配合物的設(shè)計及生物活性;臨床藥物與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2)金屬人工核酸酶的設(shè)計及應用:含銅、鋅等金屬配合物在核酸識別與切割中的應用;
3)生命金屬離子熒光探針的設(shè)計與構(gòu)筑。
在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金屬人工核酸酶的設(shè)計與構(gòu)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群體項目:“功能配位化合物”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攀登項目:“生物功能金屬配合物”
最近發(fā)表論文
1.Xue,Z.;Lin,M.;Zhu,J.;Zhang,J.;Li,Y.;Guo,Z.J.*,Platinum(II)compoundsbearingbone-targetinggroup:synthesis,crystalstructureandantitumoractivity,Chem.Commun.,2010,46,1212.
2.Liu,Z.;Zhang,C.;Li,Y.;Wu,Z.;Qian,F(xiàn).;Yang,Z.;He,W.J.*;Gao,X.;Guo,Z.J.*,AZn2+FluorescentSensorDerivedfrom2-(Pyridin-2-yl)benzoimidazolewithRatiometricSensingPotential,Org.Lett.,2009,11,795-798.
3.Mao,J.F.;Zhang,Y.M.;Zhu,J.H.;Zhang,C.L.;Guo,Z.J.*,Molecularcomboofphotodynamictherapeuticagentsilicon(IV)phthalocyanineandanticancerdrugcisplatin,Chem.Commun.,2009,908.
4.Qian,F(xiàn).;Zhang,C.L.;Zhang,Y.M.;He,W.J.*;Gao,X.;Hu,P.;Guo,Z.J.*,VisibleLightExcitableZn2+FluorescentSensorDerivedfromanIntramolecularChargeTransferFluorophoreandItsinVitroandinVivoApplication,J.Am.Chem.Soc.,2009,131,1460.
榮譽記錄
2017年8月1日,郭子建入圍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演員
郭子健編劇出身,早年與葉偉信多次合作,創(chuàng)作了《神偷次世代》、《五個嚇鬼的少年》等劇本,2006年得到曾志偉和泰迪羅賓的提攜,開拍導演處女作《野-良犬》,影片由陳奕迅、林苑主演,參加多個國際影展,在日本國際海洋電影節(jié)和德國國際童真電影節(jié)上獲得大獎,并提名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2008年創(chuàng)作了電影《青苔》。
老將打擂臺
《打擂臺》2011年在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中,包攬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成為不折不扣的金像獎大贏家。這是一部集中反映功夫片前世今生的電影,導演郭子健稱十多年來很多老派動作演員都不能發(fā)揮所長,未能受到“足夠的尊重”。
郭子健2004年看周星馳的《功夫》時,有件事一直迷惑不解:像梁小龍這么好打的一個人,為什么不可以給他打多一點?為什么全都用特技掩蓋過他最好的地方?遂定下目標:一定要拍一部片子是關(guān)于梁小龍的,然后一定要找梁小龍做主角!幾年后,郭子健向制片人林家棟提出一個創(chuàng)意十足的概念:“我想拍一個功夫片,一部現(xiàn)代版的《成記茶樓》,里面還有陳觀泰、梁小龍!”計劃隨之付諸實施,梁小龍、陳觀泰、羅莽、泰迪羅賓、陳惠敏等一大批昔日的功夫片巨星也欣然加盟該片。
對內(nèi)地許多年輕觀眾而言,《打擂臺》捧出的三位功夫大旗手:陳觀泰、梁小龍與陳惠敏,似乎都是一個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陳觀泰是1970年代香港影壇紅極一時的功夫巨星,被大導演張徹發(fā)掘主演《馬永貞》成名。其后,他接拍了不少電影。在他加入邵氏的頭兩年,拍片數(shù)量逾十部,大部分是張徹執(zhí)導之動作片,如《四騎士》《蕩寇志》《五虎將》及《少林子弟》等。在1990年代初香港電影仍處極盛的年代陳觀泰淡出影圈。
梁小龍早在1970年代就在香港演藝圈和李小龍、成龍、狄龍并稱為香港演藝圈“四小龍”。從1973年主演電影《生龍活虎》開始,短短十幾年,就拍了《白鶴拳》、《迷魂拳》等70多部電影,后來他進軍電視界又連續(xù)拍了《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雪山飛狐》、《霍元甲》、《陳真》、《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電視劇,成為1980年代初香港最負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但由于同樣在影圈消失了十幾年,結(jié)果不少觀眾往往得從《功夫》里那個垂垂老矣、身材走形的“火云邪神”才重新認識他。至于陳惠敏,以靈巧身手與快拳聞名,1970年代人稱“腳有李小龍,拳有陳惠敏”。《打擂臺》的這班老將即使步入花甲之年仍是沖勁十足,又隨時能與正值壯年的勁敵打得天翻地覆。
故事比拳腳更重要
然而,郭子健與鄭思杰拍《打擂臺》絕非讓一眾功夫巨星重出江湖后引人懷舊了事,反而愿意為他們量身定造角色,欲求將銀幕內(nèi)外“合二為一”,繼而打造口味最純正的功夫杰作!啊洞蚶夼_》我不覺得是很懷舊的戲,我只是用香港電影30年前的熱情跟現(xiàn)代拍片的風格和方式融合起來,做一個不同的東西,不是以前的也不是現(xiàn)在的,而是還沒出現(xiàn)的東西。你可以看到,影片里有一點點以前功夫片的風格,但不是完全一樣,劉家良時的影片每一段打很久,功夫也打得很好,每一拳都很清楚。我把以前的打法,跟現(xiàn)在格斗的感覺結(jié)合,梁小龍是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武術(shù)融合得很好的一個人!惫咏∪缡钦f。
近兩年成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經(jīng)就功夫片該怎么拍有過一段有趣的回答,他說,“中國功夫片未來怎么樣,我真的不知道,我自己也在揣摩,怎么拍新的武打片。這么多年來,我拍攝過的功夫電影如果把道具、布景、風光和其他角色全部抹掉,其中的拳腳功夫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并沒變過,始終就是那樣一拳加一腳,再一拳加一腳。所以我挖空心思,不斷給觀眾新意,香港拍遍了,就去美國拍、去法國拍、去非洲拍,繞著地球拍。”
對于有功夫情結(jié)的郭子健來說,功夫片并沒有走到絕境,“功夫片在華語電影里經(jīng)過了一個很多不同時代起起伏伏的變化,但不會改變的是,如何去表達正義。我們曾經(jīng)拍過很多動作片,在接下來其實也沒什么分別的,如果你心里還有一把火,覺得有一些道理還是想說,如果用拳頭表達是最好的方法的話,那就用拳頭!辈贿^他也認同,功夫片光在“拳頭”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他也在尋求功夫片的新出路,“我從來就覺得,好的動作片,在動作好看之外,要有一些很想表達的內(nèi)容和想法,人物方面、主題方面下工夫,才能變成一個比較好看的電影,好像《葉問》,跟之前在拳頭方面是沒什么分別的,但你想講什么是關(guān)鍵的。在以前的功夫片里常說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為國為民去打,但《葉問》里其實是很多因素促使中國人走上民族英雄的道路,所以故事上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去創(chuàng)新的。如果一味偏重在動作啊,功夫啊,就像熊導演說,你只有一雙手,一雙腿,怎么樣打法也是一樣的,但是打的背后主題,才是電影里面要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如果背景故事是有意思的,而這一拳不是太強,也可以很好看,觀眾也會覺得很緊張。如果沒有故事,就算你打得多厲害,觀眾也是不會痛的,也不會關(guān)心。我一直用這個想法處理我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