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張翰, 又名漢超,字遲墨,別號大侃,法號自超居士。1938年出生于安徽省蕭縣龍城。自幼喜愛美術,日夜苦學。他上初中時,得著名書畫家蕭龍士先生親授,致力于書法、國畫、篆刻之學。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書法函授院院長,原安徽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安徽省篆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合肥分校教授。
人物生平
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部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邀請展覽”河南“國際書法展”及在日本、香港等地舉辦的書法展覽。
1980年作品獲“全國書法征稿評比”三等獎,收入《百幅優(yōu)秀作品集》。
篆刻初學齊白石,繼學趙之謙、黃小松、吳昌碩,終以秦漢印為歸。篆刻作品入選1985年在日本舉辦的首屆“篆刻全國展”、1986年“當代篆刻邀請展”。
致力于書法教育事業(yè),負責創(chuàng)辦安徽書法函授了院,編有《書法教程》等。
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原安徽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安徽省篆刻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書法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安徽書法函授院院長。
成就榮譽
1959年9月,考入安徽藝術?茖W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安徽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二十多年來,他獻身于書法教育事業(yè),研究教材、教法。通過《書法基礎常識》、《書法十講9》和《筆法綜述》等內容的實施教學。著有式書海輕舟》在全國發(fā)行。創(chuàng)辦安徽書法函授院,為省內外有志于學書的兩千多名學員提供了學習機會和條件。數(shù)年間,培養(yǎng)出國家級和省級會員數(shù)十人,地區(qū)及系統(tǒng)書協(xié)會員數(shù)百人。他學書,初習篆隸,《于震石鼓文》、《張遷碑用功頗久》,后寫《鄭文公碑及顏真卿》諸作,草書往還于旭、素間,更旁涉諸家,精研各體,力樹莊雅之風。1980年,獲全國書法征稿評比三等獎,作品被收入《砹百幅優(yōu)秀作品集》。1981年,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作品被收入該屆作品集。1982年,參加全國部分中青年書法家展覽;1985年,參加“河南國際書展”;1986年,參加全國衛(wèi)士之光書畫展覽;并在1979年、1980年、1985年和1987年多次參加對國外的展出。近年,作品流入美、日、德、法、加拿大,及東南亞各地。國內外的名人名家評其作品曰:書法功力深厚,風格樸實,法古而不泥,創(chuàng)新而不怪。日本出版的《新書檻中評論》說:“書法常作各體,以我所見,還是以草書最為出色”。
篆刻初學齊白石,繼學趙之謙、黃小松、吳昌碩,終以秦漢印為歸宿。1985年,參加了日本首屆《篆社全國展》,作為“中國招待作家”之一,并將作品收入該展專集。1986年,參加《當代篆刻邀請展》。日本《雪心書道會會刊》新書檻將其作品“珠穆峰連富士山”命為第83回欣賞與臨摹專題,并作專文評述。日本東京書道教育會會刊《筆心》有兩期刊載其篆刻作品。
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陸法函授院院長,安徽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安徽省篆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合肥分校教授。名載《中國美術家辭典》、《中國書法家名人大辭典》。其書法“棣書”(陸機文賦句),被收入1989年出版的《蕭縣志書畫藝術》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