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88年8月-1992年6月: 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自然地理專業(yè)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2年9月-1995年6月: 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自然地理專業(yè)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5年9月-1999年3月: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攻讀博士,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9年3月-2000年8月在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
2000年9月-2002年12月在美國緬因大學第四紀與氣候變化研究所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年1月-2004年3月任美國緬因大學氣候變化研究所副研究員。
1996年,在挪威Bergen大學和UNIS(University Courses on Svalbard)學習;1998年和1999年先后2次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空間、大氣和海洋研究所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學習和工作。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2年)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康世昌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基金委重點和面上項目、“973”項目、中科院先導性專項、國際合作項目等40余項,組織或參加三極(青藏高原、北極和南極)地區(qū)實地考察和定位觀測40多次。主要的學術成績?yōu)椋海?)深入研究了青藏高原冰凍圈變化的氣候背景,揭示了冰凍圈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提出極高海拔區(qū)域?qū)θ蜃兣捻憫鼮槊舾,冰川退縮在近期有加速趨勢;(2)明晰了青藏高原冰凍圈環(huán)境中化學成分的時空格局和遷移轉(zhuǎn)化,利用冰芯記錄反演了大氣環(huán)流歷史,重建了過去數(shù)百年來人類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歷史,揭示出自20世紀中葉以來亞洲地區(qū)人類活動對青藏高原環(huán)境帶來深刻影響;(3)系統(tǒng)開展了大氣和冰凍圈協(xié)同觀測和研究,揭示了南亞污染物跨境傳輸?shù)角嗖馗咴倪^程和途徑,剖析了黑碳等吸光性雜質(zhì)在冰凍圈快速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和機制。這些研究拓寬和豐富了冰凍圈變化過程、機理及其影響等方面的認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The Cryosphere、EST、JGR、ERL 等刊物發(fā)表論文560余篇(部),其中主編專著2部,參編5部,SCI 論文350余篇(第一或通訊作者SCI 論文160余篇)。論著被總引10774次(他引8366次),其中被SCI 論文引用8188 次(他引6216次)。自2004年以來已培養(yǎng)(或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23名,碩士11名,指導博士后13名,在讀博士生15名,碩士生1名,博士后8名。
近年代表論文: Shichang Kang, Paul A. Mayewski, Yuping Yan, Dahe Qin, Tandong Yao,Jiawen Ren, 2003. Dust records from three ice cores: relationships to spring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7(34): 4823-4835. Shichang Kang, Paul A Mayewski, Dahe Qin, Yuping Yan, Dongqi Zhang, Shugui Hou, Jiawen Ren. 2002. Twentieth century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ammonia recorded in Mt. Everest ice cor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7(D21), 10.1029/2001JD001413, 4595, ACL13-1-ACL13-9. S. Kang, P. A. Mayewski, D. Qin, Y. Yan, S. Hou, D. Zhang, J. Ren, K. Kruetz, 2002. Glaciochemical records from a Mt. Everest ice core: relationship to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Asi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6(21): 3351-3361. Kang Shichang, Qin Dahe,Paul A. Mayewski, Sharon B. Sneed, Yao Tandong, 2002.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resh snow on Xixabangma peak, Central Himalaya,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season. Journal of Glaciology, 48(161): 337-339. Shichang Kang, Karl J. Kreutz, Paul A. Mayewski, Daha Qin, Tandong Yao, 2002.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 over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central Himalayas, Journal of Glaciology, 48(163): 519-526.
榮譽表彰
1992年獲蘭州大學優(yōu)秀畢業(yè)生。
1994年獲“世川良一”獎學金。
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方樹泉”獎學金。
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優(yōu)秀 員”稱號。
2006年獲中央國家機關“優(yōu)秀 員”稱號。
2006年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五)。
200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社會任職
2008年-2011年:IUGG/IACS中國委員會,委員,常委副秘書長;
2008年-2011年:WCRP/CliC中國委員會,委員,常委副秘書長;
2006年-2010年:“冰川凍土”編輯委員會,委員;
2008年-2012年:“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編輯委員會,委員;
2006年5月-2011年5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2005年10月-2010年6月:美國緬因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導師;
2004年-20011年: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理事;
2004年-20011年:中國地理學會冰川凍土分會,理事;
2007年-2010年:中國氣象學會冰凍圈與極地氣象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