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 曹操南征,部隊到達 淯水,張繡率眾投降。曹操納了 張濟的 遺孀,張繡因此懷恨曹操。
史籍記載
其人在《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有只言片語的提及。
演義描寫
摘自《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一日操醉,退入寢所,私問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 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對曰:“昨晚小侄窺見館舍之側(cè),有一婦人,生得十分美麗,問之,即繡叔 張濟之妻也!辈俾勓,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往取之。須臾,取到軍中。操見之,果然美麗。問 其姓,婦答曰:“妾乃張濟之妻鄒氏也!辈僭唬骸胺蛉俗R吾否?”鄒氏曰:“久聞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辈僭唬骸拔釣榉蛉斯,特納 張繡之降;不然滅族矣!编u氏拜曰:“實感再生之恩!辈僭唬骸敖袢盏靡姺蛉耍颂煨乙。今宵愿同枕席,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鄒氏拜謝。是夜,共宿于帳中。鄒氏曰:“久住城中,繡必生疑,亦恐外人議論!辈僭唬骸懊魅胀蛉巳フ凶!贝稳,移于城外安歇,喚 典韋就中軍帳房外宿衛(wèi)。他人非奉呼喚,不許 輒入。因此,內(nèi)外不通。操每日與鄒氏取樂,不想歸期。
藝術形象
演義形象
《三國演義》里姓鄒,容貌甚美。其夫張濟攻穰城時戰(zhàn)死,之后張繡接管了軍隊,鄒夫人隨侄兒寡居宛城。公元197年, 曹操征張繡,張繡投降。曹操進 宛城納降時,操侄 曹安民引鄒夫人見曹操。曹操見其美貌,強納之。張繡知曉此事后大怒,認為曹操侮辱了自己與其叔張濟。張繡聽從謀士 賈詡建議秘密調(diào)動軍隊后突襲曹操,將曹操打得措手不及,大敗而逃。曹操坐騎 絕影身中數(shù)箭仍載曹操奮力奔跑,最終未跑出宛城死于此戰(zhàn)。曹操長子 曹昂將坐騎讓與父親逃跑,自己步戰(zhàn)斷后,戰(zhàn)死。大將 典韋率十數(shù)位精選的親信護衛(wèi)戰(zhàn)于門前為曹操斷后,他們雖兵甲不齊,但個個以一當十,殊死相搏,殺敵甚眾后皆力戰(zhàn)而死。操侄曹安民亦殞命于此戰(zhàn)。宛城之敗是曹操一生軍事中鮮有的大敗之戰(zhàn),鄒夫人亦因此被后世稱為禍水。公元198年,曹操張繡間又有一戰(zhàn)。公元199年,賈詡建議張繡,曹操乃立信天下之人,勝于 袁紹,必不計前嫌,接納將軍,將軍應復降之。張繡聽從,再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果然不計前事,為張繡設宴,還讓自己的兒子 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兩家結為連理,并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京劇形象
京劇《 戰(zhàn)宛城》【一名《 張繡刺嬸》、《割發(fā)代首》和《盜雙戟》】,扮演者: 常秋月
劇情: 曹操統(tǒng)兵往 宛城討伐張繡,曾傳令三軍沿途不可踐踏青苗,違令者斬。但行軍途中,他自己的馬因受驚而入麥地,踐踏了青苗,曹操 遂欲拔劍自刎,為眾將所勸阻,最后割發(fā)代替斬首,用來儆戒三軍。兵至宛城,張繡戰(zhàn)敗歸降,后因曹操擄占其嬸母鄒氏而欲反曹,但怵于 典韋勇悍難制,所以先派 胡車兒盜取典韋的稱手兵器—— 雙戟,然后襲擊曹營。結果,曹操毫無準備而敗,輕騎逃奔,一子一侄喪命在亂軍之中。典韋也因猝不及防,赤身戰(zhàn)死。張繡殺入曹營,刺死其嬸母鄒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