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亞瑟王(King Arthur)傳說中最著名的圓桌騎士之一,素有“騎士之花”之稱的偉大騎士。12世紀(jì)末,法國詩人克里斯蒂安(Chretien de Troyes)配合當(dāng)時法國的思潮和氣氛改編了亞瑟的故事,他與很多詩人深受當(dāng)時“宮闈之愛(Courly love)”準(zhǔn)則的影響,武士除了在戰(zhàn)場上建立功勛外,還要擁有一系列美德。在他的筆下,蘭斯洛特這個人物則集溫文爾雅,慷慨虔誠、彬彬有禮這些特性于一身 。蘭斯洛特與亞瑟王的王后桂妮薇兒(Guinevere )之間的關(guān)系是典型的“宮闈之愛”。
蘭斯洛特是班王(King Ban of Benioic)和伊蓮?fù)鹾螅‥laine)的兒子,他在還是嬰兒時棄置湖邊,被湖中的仙女(Lady of the Lake)養(yǎng)大,因而也有“湖上騎士”(Lancelot of the Lake)之稱。后來,他來到亞瑟王朝,成為了一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的優(yōu)秀圓桌騎士,在一些作品中,蘭斯洛特與特里斯坦(Tristan)、蘭馬洛克(Lamorak)被稱為“世間最享有盛名的三騎士 ”。在比武場的騎士決斗中,蘭斯洛特技壓群雄 ,贏得了王后桂妮薇兒的芳心,亞瑟王對身為圓桌騎士佼佼者的蘭斯洛特也信賴有加,而蘭斯洛特則成為了王后的侍衛(wèi) 。
一次,摩根女爵(Morgan)施用法術(shù)將蘭斯洛特困入了凱利奧城堡的主塔中,逼迫他從4個相貌丑陋的女巫中選出一個作為情人。但蘭斯洛特并不為其所動,嚴(yán)詞拒絕了女巫們的求愛,女爵不得不停下了對蘭斯洛特的羞辱 。
他也曾接受了尋找圣杯這個任務(wù),但沒能完成,原因是他與王后的戀情使他無緣一睹圣杯 。在15世紀(jì)中葉英國作家馬洛禮(Marlory,Sir Thomas)所撰寫的《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中,最終找到圣杯下落的是三位騎士:最世俗的勃斯(Bors),最單純的帕西法爾(Percivale)和最純潔的加拉哈德(Galahad),但其中只有蘭斯洛特與佩萊斯(Pelles)之女艾伊蓮(Elaine)的兒子加拉哈德能夠捧起它 ——他“雙手間如同捧著基督的圣體”,在他捧起圣杯的剎那,無數(shù)光輝的天使降臨帶他的靈魂迎接入了天堂。
蘭斯洛特和王后桂妮維亞之間產(chǎn)生了戀情,雖然王后曾刻意與蘭斯洛特保持距離,但他們還是走到了一起。如同英國學(xué)者福瑞斯·克里爾(Freisc)所言“蘭斯洛特和王后的愛情傷害的不僅是亞瑟王,還有整個圓桌騎士”。很 快,他們的戀情引起了一些人的疑心。其中有位叫做梅里亞岡特的騎士,他不斷在亞瑟王面前詆毀蘭斯洛特和王后,憤怒的蘭斯洛特與他進行了決斗,結(jié)果他被蘭斯洛特一劍殺死 。
雖然蘭斯洛特一直在努力捍衛(wèi)王后的名譽,但他的一些做法卻引起了很多騎士的不滿,但亞瑟王沒有辦法公開殺死蘭斯洛特,否則就會受到輿論譴責(zé)。
于是阿雷格威(Agravaine)和莫德雷德(Mordred)帶領(lǐng)12名騎士悄悄潛入了王后的宮中,將正在幽會的兩人逮了個正著。蘭斯洛特奮力殺出重圍后逃脫 ,桂妮維亞則被亞瑟王處以火刑。然而對王后一往情深的蘭斯洛特與戰(zhàn)友強襲處刑場,硬生生劫走桂妮維亞,兩人渡海逃往法蘭西。
雖然其后經(jīng)過調(diào)解,迫于騎士的榮譽,蘭斯洛特交還了桂妮維爾,但故事并未到此結(jié)束。另一位著名的圓桌騎士,亞瑟王的侄子高文(Gawaine),他的兄弟在阻止蘭斯洛特劫走桂妮維亞時被蘭斯洛特所殺,再加上王后被拐,因此對蘭斯洛特產(chǎn)生了怨恨。最終,對王后被拐的恥辱耿耿于懷亞瑟王決定親征法蘭西。
亞瑟王與“叛亂之子”莫德雷德(Modred)在卡姆蘭戰(zhàn)役中兩敗俱傷,王國土崩瓦解。在《Le Morte d’Arthur》中,蘭斯洛特回到了舊地來見王后桂妮維亞,然而王后已經(jīng)做了一名修女。她說都是因為他們兩人害得圓桌毀于一旦,蘭斯洛特同意她的見解,甚感悲傷,兩人至死再未見面。
最終,蘭斯洛特選擇了出家成為一名牧師。王后去世后,蘭斯洛特和他過去的同伴護送她的身體,在亞瑟王的墳?zāi)古园苍幔ㄒ徽f那是高文頭骨保存的地方)。之后,他為自己的所作而使自己失去了心愛的國王和王后而難過,開始長時間的懺悔,禁食。 在王后去世數(shù)個星期后,蘭斯洛特離開人世。
人物相關(guān)
在很多法國小說和文學(xué)作品中,他被描述為亞瑟王偉大而最受信任的騎士。同時,他也是很受歡迎的角色,并且作為亞瑟傳奇的著名形象而成為很多詩歌、故事、戲劇、和電影的主題。
對于多數(shù)英國讀者來講,亞瑟王和圓桌騎士團如此耳熟能詳,蘭斯洛特亦是如此。提到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立 刻令現(xiàn)代人聯(lián)想到蘭斯洛特,他是眾弟兄的最勇敢的一員,也是王后的秘密情人。但是蘭斯洛特并非傳奇中原有的成員,他的傳說的產(chǎn)生現(xiàn)在依然在學(xué)者中頗多爭議。
公元12世紀(jì)蒙茅斯的喬佛瑞(Geoffrey of Monmouth)所著《不列顛諸王史(Historia Regum Brittaniae)》中還未出現(xiàn)他與圓桌武士的敘述;但在法國詩人克雷蒂安(Chretien de Troyes)加入圣杯主題創(chuàng)作的五部亞瑟王傳奇中,蘭斯洛特、帕西法爾等圓桌武士的事跡就成為重心,這接近同時期的德文詩《蘭斯洛特(Lanzelet)》(Lanzelet)對他的生平作了更詳盡的描述。在收錄龐雜的亞瑟王傳奇,英國作家馬洛禮(Marlory, Sir Thomas,,?-1471)的《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成為日后的主要重述來源后,蘭斯洛特也成為亞瑟王傳說中的知名人物。
頗有意思的是在最早的現(xiàn)存亞瑟王傳說版本中,并沒有蘭斯洛特的出現(xiàn),而他的傳說是如何產(chǎn)生現(xiàn)在依然頗多爭議。(參照Geoffrey of Monmouth,這就是沒有提到蘭斯洛特的一例,而Chretien de Troyes是提到蘭斯洛特的一例)。由于現(xiàn)存最早的亞瑟王傳說版本中「Lancelot」這個英文名字看不出明顯的凱爾特語痕跡,雖然有人試圖找出可能變換為「Lancelot」的凱爾特語源(例如「Lance ap Lot」,「蘭斯,洛特的兒子」),但是那時并未出現(xiàn)「Lance」這樣的名字。Roger Sherman Loomis推論亞瑟王的麾下一名愛爾蘭戰(zhàn)士Llenlleawg,曾出現(xiàn)于威爾斯的傳說中,可能是法國蘭斯洛爵士形象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