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李唯(Livius,Titus,公元前59~公元17),古羅馬歷史學家。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維烏姆(今帕多 瓦),卒于帕塔維翁。其家世和父母不得而知,據(jù)說出生于貴族,早年受過良好的傳統(tǒng)教育。他學習了文學、史學、修辭學、演說術等,后移居羅馬,與屋大維過從甚密。此時屋大維已經(jīng)打敗安東尼,羅馬局勢恢復穩(wěn)定,李唯奉命教授屋大維的繼孫克勞狄,即后來的皇帝。
他擁護屋大維創(chuàng)立的元首制,但是思想仍然偏進共和制,為了挽救中后期的羅馬,他決定寫一部史書來記述羅馬人祖先的英勇,避免羅馬共和國覆滅,于是創(chuàng)作了《羅馬自建城以來的歷史》,即“李唯羅馬史”。
李唯著述豐富,但流傳下來的只有《羅馬自建城以來的歷史》一書。他用40年左右時間寫成的這部羅馬史巨著,共142卷,記述自傳說中的埃涅阿斯到達意大利至公元前9年的史事:1~10卷記述公元前293年以前的事件,21~45卷記述公元前218~前167年的事件。其中11~20卷和46~142卷已佚。李唯撰史的目的在于歌頌羅馬的偉大和祖先的業(yè)績,寓道德說教于敘史之中。作品文筆生動流暢,結(jié)構(gòu)安排巧妙,對細節(jié)的描寫富于戲劇性。但由于缺乏古代羅馬 典章制度和軍事方面的知識,對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往往襲用前人特別是公元前1世紀年代記作家的著作,不能不影響史實的可靠性。但其著作保存了豐富和寶貴的歷史資料,不失為研究羅馬早期及羅馬共和國歷史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