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蔣建平, 1928年7月11日出生于江西省新干縣三湖鎮(zhèn)蔣家村一個農民家庭。1943年至1946年在清江縣立農業(yè)職業(yè)學校初中部學習。1946年至1949年, 在江西省立樟樹中學高中部學習。1949年, 是蔣建平人生最大的轉折點。當時家鄉(xiāng)剛解放, 抱著多讀書、多干點事, 對社會多做貢獻的樸素信念, 他獨自到省會南昌市參加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大學統(tǒng)一考試, 同年秋被錄取到南昌大學農學院森林系, 1952年因院系調整, 到華中農學院森林系繼續(xù)求學。1953年畢業(yè)時, 服從分配, 到河南農學院工作。1955年到1957年, 學校又派他到北京林學院造林學進修班學習。兩年中, 他如饑似渴地學習, 在業(yè)務基礎、外文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較大提高, 為今后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功底。1957年蔣建平從北京林學院畢業(yè)后, 回到了條件艱苦的河南農學院。因為他一直忘不了1954年在豫東蘭考縣看到的: 風沙一起, “莊稼偃伏”、“房屋淹沒”, 而有泡桐林屏障的地方, 莊稼就能昂首挺立, 群眾的房屋安然無恙……這樣強烈的對比, 使他感受到小小泡桐的巨大威力;氐綄W校不久, 他就下定決心, 把泡桐研究作為終生的追求, 把學到的林業(yè)科學知識獻給河南人民。
1960年正值3年自然災害初期, 剛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蔣建平來到了當時的禹縣(今禹州市)褚河鄉(xiāng)余王村林場, 住在破舊的窯洞里, 開始在潁河西岸的荒涼坡地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個百畝泡桐試驗林基地。此后帶動潁河兩岸, 建成了萬畝泡桐生產基地。當年, 林業(yè)部在廣州召開的全國林業(yè)科技大會上確定在河南省進行泡桐研究, 這就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從此, 泡桐便成了蔣建平生命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他再也沒有離開過泡桐, 沒有離開過河南。
在以后38年的泡桐研究中, 他共發(fā)表論文70多篇, 主編參編出版專著7部。他主編的《泡桐栽培學》, 1992年獲河南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著一等獎。其主要研究成果“泡桐新品種豫雜1號的選育”獲國家發(fā)明三等獎, “泡桐屬基因庫的營建與基因資源的研究利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此外, 還有省部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10項。
蔣建平被中國林學會推選為第四、五、八屆理事、河南省林學會第一、二、三屆副理事長,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三、四屆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第二、三屆林學科評議組成員、林業(y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委員等職。從1980年起, 他先后擔任河南農學院(今河南農業(yè)大學)副院長、校長、校黨委書記。他還當選為黨的十二大代表、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后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等榮譽稱號, 并獲得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初, 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又授予他“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河南省科技功臣”榮譽稱號。面對成就與榮譽, 蔣建平總是說: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而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 只有將自己放在集體中, 才能很好地實現(xiàn)他的價值, 工作是大家干的, 榮譽應該歸于大家!边@就是蔣建平--一位老知識分子的榮譽觀, 一位淡泊名利、視事業(yè)為生命的森林培育學家的高尚情操。
成就影響
首次對泡桐屬開展人工雜交育種研究
泡桐長期實行無性繁殖, 造成種性退化和種類單一的現(xiàn)象, 出現(xiàn)干形差、低干矮冠和叢枝病嚴重等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 70年代初, 蔣建平主持了“河南省泡桐良種選育與速生豐產栽培研究”攻關項目, 他帶領科研人員到全國22個省、自治區(qū)對泡桐屬種質資源進行調查、收集和利用, 并相繼在河南省禹縣(今禹州市)、扶溝縣、桐柏縣等建成了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泡桐基因庫, 總面積約240公頃。泡桐試驗林和基因庫先后接待了55個國家的250名專家前來參觀考察, 受到好評。蔣建平首次對泡桐屬開展人工雜交育種和雜種優(yōu)勢利用的研究。在40多個種間雜交組合中的1 000多個無性系中選育出了豫雜1號泡桐新品種。此后, 他又與同事們一起選育出豫選1號等品種, 并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與此同時, 他又總結出了《泡桐壯苗培育技術規(guī)程》和《泡桐速生豐產配套技術規(guī)程》等, 現(xiàn)已被林業(yè)部門廣泛應用。
最早提出農桐間作的結構模式
中國黃淮海中低產農區(qū)自然災害頻繁, 農業(yè)生產一直在較低產量的水平上徘徊。而在長期的研究中, 他發(fā)現(xiàn)泡桐具有枝葉稀疏、發(fā)葉晚、落葉早、根系深層分布的特點, 在光能利用和水肥供應方面, 和農作物不具有對抗性矛盾。能不能將農作物與泡桐樹間作, 讓它們相互利用, 獲得林糧雙豐收呢?
60年代的蘭考縣, “風沙、鹽堿、旱澇”3大災害肆虐, 農業(yè)產量很低。蔣建平首先把農桐間作的調查研究放在蘭考縣。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經過實地調查研究, 決定在沙區(qū)采取“貼膏藥”、“扎針”的措施, 在蘭考大搞農桐間作, 并取得明顯成效。焦裕祿同志的實踐和蔣建平等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的結合, 極大地促進了農桐間作的發(fā)展。
在長期的實踐中, 他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經營目的和泡桐的生物學特性, 把農桐間作人工栽培群落劃分為3個類型:
以農為主間作型 適宜于風沙危害較輕地區(qū)。土壤為青砂土、蒙金土、兩合土, 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這一結構模式, 可以保證行間投影不相疊, 株間7~8年有大光量通過, 確保農作物的光照要求, 達到了泡桐生產促進作物產量提高的目的。
以桐為主間作型 適宜栽植于沿河兩岸的沙荒及人少地多的地區(qū)。這個類型的經營目的是為外貿出口培養(yǎng)大徑材。
農桐并重間作型 適宜于風沙危害較重的粉砂土、細砂土質, 地下水位在3米以下的半耕地、廢耕地。在條件比較差的地區(qū), 大力推廣這種間作類型, 不僅可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更能明顯改善農、林、牧的經濟結構, 獲得以林促農、以林致富的經濟效益。
深入農村推廣泡桐科技成果
蔣建平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典范。在從事泡桐研究的同時, 他非常重視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他率先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泡桐發(fā)展戰(zhàn)略: 立足河南、輻射黃淮海、面向全國3大區(qū)(黃淮海平原區(qū), 江南溫暖、濕潤區(qū), 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他組織攝制了《泡桐埋根育苗》、 《泡桐人工接干》兩部科教片, 又印發(fā)了4萬多份技術資料, 不僅送到農民的手中, 而且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給群眾。在科技推廣第一線, 他坐牛車、住窯洞、喝涼水、啃干糧, 從沒有因為生活條件的艱苦而退縮。1974-1984年間, 他在河南省十幾個縣(市)舉辦了各種類型的培訓班600多次、培訓技術骨干5萬多人次。自1966年開始, 他在禹縣、扶溝縣等地先后建立泡桐試驗林基地和示范林基地4 000公頃, 使當?shù)夭簧俎r民依靠栽植泡桐、加工泡桐木材發(fā)家致富。尤其是在蘭考縣, 過去飽受風沙之苦的農民們有很多人用泡桐從事樂器、電器絕緣材料的加工、制造, 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河南省林業(yè)技術推廣站1990年統(tǒng)計, 他在泡桐產區(qū)推廣豫雜1號、豫選1號等泡桐新品種達2.1萬株, 占全國泡桐總數(shù)的近1/5, 年增產桐材300多萬立方米、年創(chuàng)經濟效益9億元。在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 緩解木材短缺矛盾、增加農村經濟收入方面, 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此, 在1993年, 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他全國綠化獎章。
探索防治泡桐叢枝病的新路子
泡桐叢枝病被國際林學界稱為泡桐“癌癥”, 是中國北方泡桐栽植區(qū)最普遍、最嚴重的病害。近年來, 已年過花甲的蔣建平又瞄準了這一世界性難題, 帶領有博士后參加的課題組, 利用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現(xiàn)代生物技術, 進行泡桐抗叢枝病轉基因苗培育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泡桐叢枝病病原檢測及應用技術研究”這一項目, 1997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
蔣建平不僅是一位知名的科技專家, 而且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他熱愛教育, 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yè)。他熱愛泡桐, 重視泡桐方面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從1953年大學畢業(yè)至今, 他已在1米高教壇上, 辛勤耕耘了45年, 即使擔任校級領導期間也從沒離開過講臺。教過了多少本科生連他自己也說不清, 只知道經他培養(yǎng)的以研究泡桐為主的碩士研究生, 自1983年以來就有13屆26名, 還為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培養(yǎng)了1名博士生。這些學生中有的在國內外攻讀博士學位, 有的已經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他常說: “我一生最欣慰的是從沒離開過講臺, 看到我培養(yǎng)的學生, 特別是泡桐方面的高層次人才, 我感到充實、踏實!
同搞科學研究一樣, 在教學上, 蔣建平有良好的師德。他認真?zhèn)湔n, 總是站在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并且寫好每一節(jié)講稿, 從不遲到早退。即使給一個研究生講課, 他也堅持站著講。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 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333教學法”。即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用技術與應用基礎相結合和本學科與交叉學科相結合。實踐證明, 這種方法科學可行, 效果較好。
他既是學生的老師, 又是學生的朋友, 在學習上支持他們, 在生活上關心他們。他個人在生活上樸素節(jié)儉、淡泊名利。1996年, 他獲得河南省“科技興林突出貢獻獎”, 得到2 000元獎金, 他把這些獎金全部分給了特困生。1998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河南省科技功臣”榮譽稱號, 并發(fā)給他5萬元獎金, 他又將獎金全部捐獻出來, 設立了“蔣建平獎學基金”, 以激勵學生刻苦學習, 奮發(fā)向上, 立志成才。體現(xiàn)了一個老知識分子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言傳身教、深入基層、踏實工作的作風, 起到了楷模的作用。他本人也于1986年獲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1997年, 他又被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授予第三屆“孺子牛金球獎”榮譽獎。
如今蔣建平已經退休, 但對未來, 他仍有著許多美好的設想和安排。他表示, 雖然退休了, 但對所鐘愛的泡桐事業(yè), 仍將為之奮斗終身!
主要論著
1 劉元本, 蔣建平, 張玉祥.河南省馬尾松與杉木的分布與生長.林業(yè)科學, 1960, 6(1): 24~43.
2 蔣建平.林糧間作群體結構問題的探討.河南農學院學報, 1962, (4): 53~62.
3 蔣建平, 陶棟偉.泡桐造林密度試驗初步報告.河南農學院學報, 1964, (1): 49~56.
4 蔣建平, 陶棟偉.許昌地區(qū)泡桐栽培技術調查.河南農學院學報, 1965, (1): 23~30.
5 蔣建平, 李惠道, 陶棟偉.豫南地區(qū)馬尾松栽培技術調查研究.林業(yè)科學, 1965, 10(1): 62~67.
6 蔣建平.河南省平原地區(qū)園林化規(guī)劃問題的初步研究.河南農學院學報, 1973, 7(1): 45~52.
7 蔣建平.豫西深山跡地營造泡桐速生豐產林的經驗.河南農學院學報, 1978, 12(2): 14~20.
8 蔣建平, 李榮幸, 劉廷志等.泡桐雜種優(yōu)勢利用.林業(yè)科技通訊, 1978, (11): 3~4.
9 蔣建平.我國泡桐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展望.河南農學院學報, 1979, 13(2): 33~38.
10 李樹人, 蔣建平.農桐間作人工栽培群落的光照研究.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0, 14(1): 11~23.
11 蔣建平.泡桐豐產的六項技術措施.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0, 14(3): 46~55.
12 蔣建平, 李榮幸, 劉廷志等.豫選一號和豫雜一號泡桐的選育與推廣.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0, 14(3): 1~9.
13 蔣建平.關于農桐間作的幾個問題.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1, 15(3): 1~8.
14 蔣建平, 李榮幸, 劉廷志等.泡桐剪梢接干效果的分析.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2, 16(4): 1~8.
15 蔣建平, 李榮幸, 劉廷志等.泡桐剪梢接干法的技術要點.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3, 17(1): 27~28.
16 蔣建平, 劉志軍.泡桐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I--生態(tài)因子對泡桐人工林材積生長的影響.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4, 18(1): 1~12.
17 蔣建平, 劉志軍.泡桐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Ⅱ--平原沙地泡桐幼林營養(yǎng)元素的季節(jié)性變化及生物循環(huán).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5, 19(4): 341~355.
18 蔣建平, 劉廷志.泡桐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Ⅲ--泡桐的蒸騰耗水規(guī)律.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6, 20(4): 381~388.
19 蔣建平、楊修.泡桐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Ⅳ--泡桐凈生產力和有機質歸還.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9, 23(4): 327~337.
20 蔣建平, 李榮幸, 劉廷志等.泡桐樹冠結構對主干生長影響的研究.河南農學院學報, 1988, 22(1): 1~9.
21 蔣建平.農林業(yè)系統(tǒng)工程與農桐間作的結構模式.世界林業(yè)研究, 1990, 24(1): 1~10.
22 蔣建平, 朱建軍, 劉廷志等.桐麥間作系統(tǒng)中小麥產量與光合有效輻射條件的相關變化.華北農學報, 1994, 9(增刊):133~137.
23 蔣建平.試論平原林業(yè).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4, 28(2): 103~110.
24 蔣建平, 劉廷志.農桐間作系統(tǒng)對小麥條件及產量影響的研究.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5, 29(4): 313~318.
25 蔣建平, 劉廷志, 王軍等.不同密度農桐間作土壤養(yǎng)分與小麥產量關系的研究.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7, 31(1): 52~58.
26 蔣建平.泡桐.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74.
27 蔣建平.杉木.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79.
28 蔣建平.泡桐.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8.
29 蔣建平.泡桐栽培技術.北京: 農村讀物出版社, 1986.
30 蔣建平.泡桐栽培學.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