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記載
《后漢書》卷六十九記載,李育“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謂不得圣人深意,以為前世陳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不據(jù)理體,于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薄敖ǔ踉,衛(wèi)尉馬廖舉育方正,為議郎。后拜博士。四年,詔與諸儒論《五經(jīng)》于白虎觀,育以《公羊》義難賈逵,往返皆有理證,最為通儒!睎|漢中后期,今文與古文競爭愈加激烈,李育為當時今文家代表人物,主張今文最力,惜今不見其任何著作,故人人皆知何休,而罕言范升、李育。
李育,生卒不詳。東漢著名今文經(jīng)大師,其學宗主今文,旁覽古文。
《后漢書》卷六十九記載,李育“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謂不得圣人深意,以為前世陳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不據(jù)理體,于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薄敖ǔ踉,衛(wèi)尉馬廖舉育方正,為議郎。后拜博士。四年,詔與諸儒論《五經(jīng)》于白虎觀,育以《公羊》義難賈逵,往返皆有理證,最為通儒!睎|漢中后期,今文與古文競爭愈加激烈,李育為當時今文家代表人物,主張今文最力,惜今不見其任何著作,故人人皆知何休,而罕言范升、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