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90年畢業(yè),獲浙江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90~1994年于上海航天局工作;2000年于浙江大學獲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博士學位;2000~2001年在韓國全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9月起在在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任教;2007年晉升教授;2008年晉升博士生導師,入選浙江省“151”計劃培養(yǎng)人才;現(xiàn)任高分子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gòu)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膜與水處理技術(shù)工程研究中心”成員。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性兩親性高分子設計與合成、高分子分離膜材料設計與制備、膜法水處理技術(shù)、醫(yī)用膜材料、鋰離子電池隔膜與鋰離子電解質(zhì)等。
主要貢獻
負責完成/在研“863”、“973”計劃課題/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企業(yè)研發(fā)課題等18項;其中,“醫(yī)用安全微孔濾膜的研制與中試”和“聚烯烴微孔膜分離材料與器件”研究成果已轉(zhuǎn)化,負責研發(fā)的水處理PVDF、PVC、PES等中孔纖維超濾膜、PES、PVDF、醋酸纖維素平板復合微濾膜實現(xiàn)了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
曾發(fā)表“膜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及其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分體式膜-生物反應器在污水處理中工藝條件的研究”等論文,且在Langmuir、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Polymer、Macromolecular、Electrochimica Acta等國內(nèi)外期刊發(fā)表研究論文近300篇(他引次數(shù)800次以上),參與編寫專著5部;申請/獲得發(fā)明專利40余項,擁有“在聚合物分離膜表面進行接枝反應改性的方法”和“轉(zhuǎn)盤式膜分離器”等發(fā)明專利。
負責多門本科生、研究生教學課程,教學課程有“高分子研究方法導論”、“高分子分離膜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文獻檢索”等。中國膜工業(yè)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儀表功能材料學會理事。
出版著作
聚酰亞胺與其它高溫聚合物:合成,表征與應用 (卷4),20070402。
功能性納米材料,20061001。
聚酰亞胺與其它高溫聚合物:合成,表征與應用 (卷3),20050402。
高分子膜材料 ,20050401。
高分子科學前沿,20031115。
專利成果
制備含氟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隔膜的聚合物模板法(校申請資助)。
超臨界或近臨界CO2技術(shù)制備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校申請資助)。
用熔紡-拉伸法制備聚偏氟乙烯中空纖維膜的方法(校申請資助)。
聚乙烯中空纖維微孔膜親水化改性的制備方法(校申請資助)。
聚偏氟乙烯平板微孔復合膜的制備方法(校申請資助)。
一種功能高分子復合膜的制備方法(校申請資助)。
由樹狀支化分子制備交聯(lián)聚合物膜的方法(校申請資助)。
用微觀相分離方法制備聚偏氟乙烯中空纖維微孔膜的方法(校申請資助)。
在聚合物分離膜表面進行接枝反應改性的方法(校申請資助)。
聚醚偶聯(lián)前體過程制備聚酰亞胺泡沫的方法(校申請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