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多年來,赫什似乎非常喜歡把美國軍方作為對手,他披露過美國老兵患上“海灣戰(zhàn)爭綜合癥”的內(nèi)幕,還揭露過美國士兵在阿富汗戰(zhàn)爭后虐待囚犯的真相。此外,赫什也是一個不畏權貴甚至熱衷于跟權貴作對的“硬骨頭”,連基辛格都不得不讓他三分。
如今是《紐約客》雜志記者的赫什又把眼光轉(zhuǎn)到處在美軍占領下的伊拉克。近來,美軍虐待伊拉克囚犯事件之所以能夠曝光,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赫什,他4月30日發(fā)表在《紐約客》的一篇獨家深度報道讓世人了解了虐囚事件的內(nèi)幕。這位昔日美國媒體中的“越戰(zhàn)終結者”是不是希望再一次終結伊拉克戰(zhàn)爭呢?
“他常常像狼一樣嚎叫著,深入到世界的最黑暗處,盡可能地睜大眼睛,以看清骯臟的人性!薄绹渡除垺冯s志如此描寫西摩-赫什
赫什的成名作就與揭發(fā)美國對外戰(zhàn)爭中的丑聞有關,一篇披露越南戰(zhàn)場上大屠殺真相的報道讓他名聲遠揚。1968年3月16日,美軍一個連隊在連長威廉-卡利中尉的率領下,進入越南廣義省的美萊村,開始了持續(xù)幾個小時的大屠殺。男人被迅速槍殺,女人被強奸后再殺掉,小孩子則被當作槍靶子。最后,整個村子109名村民無一幸免。
人物歷史
一篇報道引發(fā)反戰(zhàn)大游行
當時,32歲的赫什是華盛頓一名自由撰稿人,五角大樓一名消息人士告訴他,一名越戰(zhàn)軍官因為殺害平民將被送上軍事法庭。這名軍官就是卡利中尉。 從這名消息人士那里,赫什一點點挖出事實,最終明白,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接下來,他在佐治亞州找到了正被關押著的卡利,卡利向他講出了全部事實。但令赫什始料不及的是,多家知名媒體都拒絕刊登美萊大屠殺的故事。赫什后來說,這些媒體的編輯或許對越南新聞已極度厭倦,不覺得這是件大新聞。但最終,一份小報《圣路易報》以巨大的標題“在美萊:我們發(fā)瘋了”刊登了他的文章。第二天,《華盛頓郵報》、《舊金山時報》等36家美國報紙轉(zhuǎn)載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在全 美引起大規(guī)模反戰(zhàn)游行,并最終導致美國從越南撤軍。赫什解釋說:“美國人無法接受,他們的孩子在一個遙遠的地方變得和納粹一樣兇殘! 赫什并沒有因此止步。他跑遍大半個美國,找到美萊大屠殺的每一名士兵,在《圣路易報》上刊登了他們的故事。最后,他把這些故事結集成書《美萊四號:對一場大屠殺和其后果的報道》,因此獲得1970年的普利策新聞獎的國際報道獎。
第一個猛料幾乎被“槍斃”
揭發(fā)“美萊大屠殺”的報道是赫什的事業(yè)巔峰。在那之前,他一直是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 1937年,赫什出生在芝加哥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有個雙胞胎兄弟。此外,赫什還有一對雙胞胎姐姐。1958年,赫什從芝加哥大學歷史學系拿到學士學位后,開始了新聞事業(yè)。1961年,赫什在芝加哥郊區(qū)和別人合辦了一份報紙,但因經(jīng)營不善很快就關門了。接著,他去了美聯(lián)社,并被派到了華盛頓。在那里,他顯示出了新聞激情和工作狂的特征,于是在1966年被提拔到重要崗位———專門跑五角大樓的記者。 善于交際的赫什很快在五角大樓找到許多線人,他挖掘到的第一個關于五角大樓的獨家報道是,軍方正在海外研制神經(jīng)毒氣。但美聯(lián)社沒覺得這篇稿件有多重要,編輯把它刪掉了80%。 赫什一怒之下離開美聯(lián)社,做了尤金-麥卡錫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的一名顧問。但因為不喜歡政治,于是又回到了新聞界,為《紐約時報》和《新共和》雜志寫了幾篇關于生化武器的深度報道,最后結集到他的第一部著作、長達354頁《生化武器:美國秘密武器庫》。在這本書里,赫什已經(jīng)展示出他的“戰(zhàn)爭終結者”本色。書中一章提到“橙劑”,這個詞后來成了越戰(zhàn)的最丑陋的詞匯之一,這種專門對付北越游擊隊的落葉劑不僅制造了嚴重的生態(tài)災難,也傷害了越南人民的身體健康。 《沙龍》雜志認為,赫什是那種有使命感很強的記者,他用學究般的窮盡態(tài)度,給這本書加了大量的資料,可稱得上是關于美國生化武器的一部學術著作。但這類著作注定銷量會不好,因為它缺乏暢銷書那種夸張、輕松、賣關子的寫法,普通美國人不喜歡看這類嚴肅的學術著作。
不實報道讓他栽過跟頭
本報綜合報道 在《坎姆勒特宮的陰暗面》一書出版前,赫什曾透露說,他的書中會提到,美國“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與肯尼迪總統(tǒng)有染。他說,一名線人向他提供的一個夢露筆跡的便條顯示,夢露要求美國總統(tǒng)給她的媽媽提供60萬美元的信托基金。后來,夢露和肯尼迪還在一份合同上雙雙簽了名。 赫什的說法引起了美國各大電視臺的強烈興趣。美國廣播公司愿意出資150萬美元,請他拍一部關于肯尼迪的紀錄片。但美國廣播公司后來發(fā)現(xiàn)那個所謂夢露的便條和合同都是偽造的,于是取消了拍攝計劃。 赫什也承認他上當了,最終,他的書中也刪除了這些內(nèi)容。
他喜歡跟美國權貴過不去
本報綜合報道 赫什喜歡跟美國權貴作對,從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老布什還是小布什政府,他們都是赫什“口水戰(zhàn)”的目標。 盡管肯尼迪是美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tǒng),但赫什在他1997年出版的《坎姆勒特宮的陰暗面》一書中提出了讓很多美國人無法接受的觀點:這位最迷人的總統(tǒng)是美國二戰(zhàn)后最邪惡的總統(tǒng)。 赫什將肯尼迪描述成一個不負責任的浪子,他風流成性,膽大妄為,靠金錢鋪路登上總統(tǒng)寶座,然后無恥地濫用權力!渡除垺冯s志說,美國人都知道肯尼迪是名濫交者,但赫什進一步披露說,他經(jīng)常叫妓女去白宮提供服務;美國人都知道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是一個騙子,在兒子多次選舉中用舞弊行為幫助肯尼迪,但赫什提供了齷齪到讓人無法接受的證據(jù)。 赫什甚至披露,是肯尼迪下令暗殺了越南南部傀儡政權領導人吳艷庭,因為他準備和胡志明談判,而肯尼迪不想讓戰(zhàn)爭結束。
赫什在書中列舉了大
量資料,他提到的線人絕大多數(shù)都公開了姓名,其中包括為肯尼迪作保鏢的幾名特工。在遇見赫什之前,這些線人從來沒有向別人講過這些消息。 1991年,赫什出版了《參孫的選擇:以色列核武庫和美國外交政策》一書,抨擊了美國的偽善。書里寫到,倡導核不擴散的美國,鼓勵并幫助以色列秘密發(fā)展了核武器。其目的是為了對付前蘇聯(lián),以色列研制出的核武器多數(shù)都對準了前蘇聯(lián)。赫什說,美國的這些所作所為,遠比美國敵國的擴散行為更危害國際秩序。 《沙龍》雜志說,作為記者,赫什比任何記者都更“無懈可擊”。他在2000年的著作《針對所有敵人:海灣戰(zhàn)爭綜合癥,美國患病老兵和他們政府的戰(zhàn)爭》再次顛覆了美國的“拯救者”形象。在書中,赫什用無可辯駁的證據(jù)寫到,這些老兵之所以患病,是因為老布什政府使用了生化武器。如今,赫什又將火力對準了布什政府。
他是基辛格最怕的敵人
本報綜合報道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媒體之間的競爭如火如荼。為了和《華盛頓郵報》競爭,1972年,《紐約時報》把聲名顯赫的赫什招到麾下,赫什更是如魚得水,在該報一干就是7年,寫了大量的深度報道。最著名的是,他第一個揭露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監(jiān)視民間組織的內(nèi)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赫什慢慢成了美國政壇頭號“老狐貍”———基辛格最害怕的一名敵人。赫什發(fā)現(xiàn),身為尼克松的國家安全顧問的基辛格,在顛覆智利民選政府發(fā)揮了非常骯臟的作用。此外,赫什還披露了關于基辛格的一系列內(nèi)幕消息:基辛格下令轟炸了柬埔寨;基辛格監(jiān)聽他的助手和白宮其他幾名顧問;五角大樓的人偷過基辛格辦公室的機密文件。 在水門事件中,如果不是《華盛頓郵報》幸運地先接到了消息,那么水門事件的披露者就應該是赫什,而不是《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盡管《紐約時報》想憑借赫什在五角大樓和白宮的線人,在水門事件的報道壓過《華盛頓郵報》,但伍德沃德的神秘線人“深喉”總是能提供更內(nèi)幕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