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泰之 ,字叔正,號克齋,眉州青神(四川眉山市青神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初前后(約公元1208年前后)在世。
少刻志于學(xué),臥不設(shè)榻將十年。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召試,授瀘州尉。累知晉、果二州,皆有異政。理宗時,遷大理少卿,屢發(fā)讜論。詔直寶謨閣,出知重慶府,主管千秋鴻禧觀。
泰之著有《克齋文集》及論語解、老子解、春秋列國事目等,凡二百九十七卷,今多佚。《宋史》有傳,黃宗羲《宋元學(xué)案》也有《大理楊克齋先生泰之傳》。
《宋史》—楊泰之傳
《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三·儒林四·楊泰之傳
楊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少刻志于學(xué),臥不設(shè)榻幾十歲。慶元元年(1195年)類試,調(diào)滬川尉,易什邡,再調(diào)綿州學(xué)教授、羅江丞,制置司檄置幕府。吳獵諭蜀,泰之貽書曰:“使吳曦為亂,而士大夫不從,必有不敢為;既亂,而士大夫能抗,曦猶有所憚。夫亂,曦之為也;亂所以成,士大夫之為也。”
改知嚴(yán)道縣(今四川雅安榮經(jīng)縣),攝通判嘉定。白厓砦(將王塤引蠻寇利店,刑獄使者置塤于法,又罥接噯說弊饋L┲彌畝際靛搶輳畝悸坡遙恍枰跡糖朧橢,不听。乃去官。宣抚使安丙减V唬骸笆裰忻逖鈑葜僦櫻蹦娉賈,瞄斝位者毋动。褕A揮,拂衣而去。蕼腺Q(mào)嘰韁,眴菟GV旅。¢]傯┲岸繼蒙蟛歟鄖桌洗。测偑广安军,未上,丁岗M。灭x,知富顺监(今自构P懈凰誠兀。去官,以職崹数千琮嬭琳O錚鄖х盼遄V罩藎ò蒼老兀,覉@簿印蒼藍(lán)厥芑鲇炔遙┲Π妝☆悶涓場1醇鲇誄,召赴行在,固辞。知果炙|銑涫校。踦零錢病民,泰之以一年經(jīng)費儲其贏為諸邑對減,上尚書省,按為定式。民歌之曰:“前張后楊,惠我無疆!睆堉^張義,實自發(fā)其端,而泰之踵行之。
理宗即位(1224年),趣入對,言:“法天行健,奮發(fā)英斷,總攬威權(quán),無牽于私意,無奪于邪說,以救蠱敝,以新治功。本朝德澤,邇來斫喪無余,民無恒心,何以為國?陛下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使天下以言為戒。臣恐言路既梗,士氣益消,循循默默,浸成衰世之風(fēng),為國者何便于此?”上奇其對,以為工部郎中。其后言事者相繼,無所避忌,自泰之發(fā)之。遷軍器少監(jiān)、大理少卿。
紹定元年(1228)入對,謂:“風(fēng)雨為暴,水潦(潰溢,此陰盛陽微之證。而臺臣諉曰霅川水患之慘,桀之余烈也!焙笥盅裕骸鞍土辏ń窈显狸枺┳方抵,重于違群臣,輕于絕友愛。陛下居天位之至逸,則當(dāng)思天倫之大痛。秦邸歿于房陵,既行封謚,又錄用其子。今乃曰u2018不當(dāng)為之后,以貽它日憂u2019,何示人之不廣乎?”又曰:“今日不言,后必有言之者。與其追恤于后,固不若舉行于今也!笔侨,詔直寶謨閣、知重慶府。為書以別丞相曰:“宰相職事,無大于用人有道,去自私之心,恢容人之度,審取舍之理而已。”至官,俗用大變。主管千秋鴻禧觀,卒。
主要著作
所著《克齋文集》、《論語解》、《老子解》、《春秋列國事目》、《公羊》、《谷梁類》、《詩類》、《詩名物編》、《論》、《孟類》、《東漢三國志南北史唐五代史類》、《歷代通鑒本朝長編類》、《東漢名物編》、《詩事類》、《大易要言》、雜著,凡二百九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