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巫回,字回、諱聰,法名六十二郎,宋文學,儒學生員。
公齒德俱尊,孝行足式,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榮膺冠帶鄉(xiāng)飲大賓。公生于紹熙五年甲寅歲(公元1193年)正月十五日出而作辰時,卒于咸淳五年已巳歲(公元1268年)二月初三午時,享壽七十六歲。葬于興寧縣羅崗圩肚里(珠鼓隘竹子圍),巽山乾向,白象卷湖形。明萬歷年間(1573-1630)被人惑作船形,遂移圩場圍里。前后左右原為巫姓田地,并有糧店、池塘、空地,四圍立有界址,每年收入作為我族秋祭費或官司訴訟費。清嘉慶十七年縣令仲振履給示禁碑豎于圩內(nèi)。自清朝至今,屢有訟案。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七省宗人協(xié)力建造“鄉(xiāng)賢巫回公墳祠”,并將謝縣長保護古跡公告二套,刻石碑豎立于祠內(nèi)墻壁。
配凌氏,閨諱六娘,生于南宋元慶二年(1196年)丙辰歲十月初一辰時,卒于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七月十六日寅時,享壽九十三歲。葬于興寧黃沙溪水口,子山兼癸,眠牛形。公元1998年戊寅歲重修。
凌氏生五子:景發(fā)、景成、景新、景茂、景松。公后裔遍及川、湘、桂、贛、粵、瓊、閩、臺等省及海外,系巫氏人口最多的一支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