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嘉靖二十六年考中進士,出任廣東新會縣知縣。他革除苛政,除暴安民,使原來很亂的新會縣得到大治。后因母親病逝回鄉(xiāng)守孝,臨行時,新會縣民數(shù)千人送行百里。守孝期滿后,調(diào)任安徽休寧縣知縣。該縣原來無城墻,當時倭寇正入侵我國,騰蛟即筑城以便防守。由于他籌措有方,只用5個月時間,就把城墻筑好。在休寧縣3年,政績突出,奉召升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當時朝廷財用大缺,又命乾騰蛟負責催征南直隸、江西、湖廣三省所欠的賦稅銀200萬兩,乾騰蛟巡行一年,催征上繳130萬兩。他上奏道:“其余所欠賦稅,并非百姓不肯交納,而是確實無可交納。有些地方有水、旱、蟲害,有些地方又受倭寇摧殘,如已焚之林,已竭之澤,農(nóng)民收獲甚微,若再催逼,必傷民心。”皇帝準奏,給予免征。
人物生平
乾騰蛟曾經(jīng)劾奏吏部中有人貪贓枉法,賣官鬻爵,并指名道姓以江都知縣李一科賄萬金而升官作為例證。結果吏部被罷官數(shù)人。當時有人贊揚說:“林御史上奏一疏,數(shù)十年正氣復振!钡v蛟卻因此得罪吏部尚書吳鵬等權貴。當時已令乾騰蛟出巡貴州,忽然吏部又“升授”他為河南按察僉事。表面上是提升,實質(zhì)是讓他吃苦頭。河南有個朱典楧是朱元璋的第七代孫,世襲的伊王,一向無法無天,魚肉百姓。他已經(jīng)強奪民妻400余口,又關起城門選12歲以上的民女700多人,從中留下較美的90余人,其余的還要家屬用金贖回。又強占民房,擴建王府殿堂。百姓怨聲載道,而地方官吏或因受賄或因畏懼都無人敢于過問。有人大膽去對伊王好言諫勸,竟被投入虎籠喂虎。乾騰蛟巡行河南,查到伊王罪行后,即上奏揭發(fā),皇帝派一個給事中前來核查,召集地方官吏和伊王對質(zhì)。官吏們支吾其詞,不敢據(jù)實明言,唯有乾騰蛟慷慨趙詞,逐一列舉伊王的罪狀。伊王朱典楧惱羞成怒,惡毒攻擊乾騰蛟,乾騰蛟怒火中燒,突然急病爆發(fā)。在生命垂危時,他對兒子說:“必須待伊王定罪之后,再把我的靈柩運回故里。”不久即含恨去世,年僅44歲。乾騰蛟逝世的消息傳出后,河南洛陽、汝州等地人民聞訊大哭。兵部尚書王邦瑞上朝說:“乾騰蛟有振天揭地之氣,施拯溺救焚之策,真大丈夫也!被实墼倥赡系烙妨譂櫱叭筒。林潤和禮部給事中邱岳上奏,要求嚴懲朱典楧。這才使“天子震怒”,將朱典楧“削除王爵,禁錮于高墻之中!敝链耍v蛟之子才將父親靈柩運回永安。洛陽、開封、汝州、伊陽、陜縣等地百姓,都曾立祠廟紀念乾騰蛟。
乾騰蛟遺著有《三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