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邢定綸(1859—1909年)字仲丹、號佛泉,黃流佛老村(今屬海南省樂東縣)人,撥貢生。聰明好學(xué),17歲就善詩能文,飲譽一時。弱冠之年,與胞兄同升博士員,不久轉(zhuǎn)為廩生,因成績優(yōu)異被送到瓊臺書院讀書,頗得院長邱對欣的器重。光緒十一年(1885)選撥貢生,次年選試列二等,分到高州署石城縣任訓(xùn)導(dǎo)。他才思敏捷,會寫駢體文章,每成篇,鄉(xiāng)人就爭相傳讀,故散失不存。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學(xué)習(xí)漁洋山人(清王士禎別號)、簡齋(南宋陳與義別號)二人的作品和技巧,深得其義。在高州任職期間,常和當?shù)厥咳顺。曾題《官士寺》古風(fēng)一篇,洋洋千言,一揮而就,讀者為之折服。他不但詩文名噪當時,而且書法剛勁有力,遠近聞名。感恩縣令慕其名,請到縣署寫書,發(fā)給童生為試貼。平生著述頗多,曾有《宦游吟草》兩卷、《后游吟草》一卷存在族人手里,現(xiàn)已散佚。定綸為人正直,胸懷豁達,敬老愛幼,見義勇為。對雙親至孝,尊兄愛弟。光緒二十二年(1896)美國基督教徒人黎勒索,被黎族同胞擊斃,崖州知州派兵鎮(zhèn)壓,激起黎族同胞起義反抗。知州鎮(zhèn)壓無效,派他前往撫慰,才使事件得以平息。光緒二十五年(1899)崖州修志書,聘他和舉人張巂及趙以謙共同纂修《崖州志》。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搜集資料,修改志稿,并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撰寫《重修崖州志序》。由于積勞成疾,次年病逝,終年5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