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二十歲時投茶陵郁禪師出家,受具足戒后又來參訪楊岐方會。楊岐方會問:“你的師父是誰?” 守端答:“柴陵郁禪師! 楊岐方會又問:“我聽說茶陵郁禪師在過橋的時候,天雨路滑,摔了一跤,因此大徹大悟。你還記得他的開悟偈嗎?念給老僧聽聽。” 守端答:“當然記得。”然后搖頭晃腦地背了起來: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guān)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楊岐方會聽完后,搖了搖頭,然后笑著,離開了。守端望著他遠去的背影發(fā)呆。 這時寺院外響起鑼鼓,守端走出去一看,原來是兩個巫師,一個裝扮成驅(qū)趕鬼神的人,另一個扮作疫鬼,正在毆斗作戲。旁邊有人敲鑼打鼓,盡情助興,圍觀的人們不時地被他們滑稽的動作逗得哈哈大笑。 守端因有心事,看了一會兒就回到僧房里去了,他一直苦苦思索楊岐方會奇怪的笑聲,弄得一個晚上都沒睡好覺。 第二天一大早,守端就去向楊岐方會行禮,然后問:“為什么我答對了反而招來嘲笑?” 楊岐方會說:“茶陵郁禪師的開悟偈傳遍天下,難道我還不知道嗎?你應該用自己的偈來表達,不應該一字不變地鸚鵡學舌! 守端說:“您應該開示我,為什么笑著而去。” 楊岐方會問:“您昨天看見了裝扮鬼神的巫師嗎?” 守端答:“看見了! 楊岐方會說:“你比他們差遠了! 守端漲紅了臉,問:“這話是什么意思,請師父指教! 楊岐方會說:“他們喜歡人家笑,你卻害怕人家笑! 如同一陣春風拂過心田,守端當即大悟。守端悟在哪里?悟在自性自見。巫師喜歡人家笑,是其技巧高超的表現(xiàn)。守端害怕人家笑,是心中我執(zhí)未除的表現(xiàn),時常處在人與我的對立之中,被種種俗情妄念所束縛,一言一行,處處受到拘束,怎能灑脫自在。 守端在楊岐方會處隨侍多年,28歲那年,住持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承天寺,后遷往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白云院,世稱“白云守端”。 一天,白云守端開堂說:“從前靈山會上,佛祖釋迦牟尼拿著花,迦葉在微笑。釋迦牟尼說:我有正法眼藏,已交付給摩訶大迦葉,世代流傳,別讓它斷絕。就這樣一直傳到今天。諸位,如果確是正法眼藏,釋迦老漢自己也沒份,拿個什么來交付?拿個什么來流傳?何必這樣說?不過諸位身上,倒是各自都有正法眼藏的。每天起床后,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種種行為,都是正法眼藏的光影。當正法眼藏打開時,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萬象,就在面前,卻看不見絲毫的相狀。當正法眼藏沒打開時,萬物的相狀都被諸位看見了。如果法眼已經(jīng)打開的人,不在此限;沒有打開的人,我今天不惜手段,試著為諸位打開這正法眼。” 白云守端舉手豎起兩只指頭說:“看,看!如果看見了,就是同一回事。如果沒看見,我再說一首偈: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當。為君通一線,光輝滿大唐。須彌走入海,六月降嚴霜。法華雖恁道,無句得商量。諸位,我已經(jīng)說了這么多,為什么卻沒有語句能商量?”白云守端吆喝一聲,接著說:“要分身兩處來看! “正法眼藏”是禪宗所稱的教外別傳的心印,即禪宗玄旨。白云守端卻公然當眾說,根本就沒這東西。那么靠什么去領(lǐng)悟禪宗玄旨呢?只有靠自己去打開正法眼藏。 白云守端所謂“要分身兩處來看”,就是要弟子們既要深入生活之中悟道,又要超越紅塵之上,也就是既要入世又要出世。 白云守端專門和佛祖釋迦牟尼“過不去”,一天上堂說:“釋迦老漢有四大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邊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我也有四大誓愿:饑來要吃飯,寒到即添衣,困時伸腳睡,熱處愛風吹! 白云守端的四大誓愿就是要僧徒在生活中順其自然,真是實實在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道出了禪宗的真義。 禪宗認為要把自己當作主人來看待一切,不要迷信佛祖,這樣才能明心見性。關(guān)于這點,白云守端真是說得非常明白、非常透徹。 白云守端反對的只是盲目崇拜古人,有時他也引用古人的言句來開示學人。他曾對弟子們說:“古人留下一言半句,沒有看透它們的時候,撞著就像鐵壁一樣。一旦看透之后,才知道自己就是鐵壁。如今該怎樣去看透它們?”白云守端接著又說:“鐵壁,鐵壁!” “自己就是鐵壁”,這話真是言簡意賅。禪宗的覺悟就是認識到自己本來就是佛,迷時是眾生,悟了就是佛。成佛的關(guān)鍵就是找回你自己迷失的自性。 白云守端對學習禪法還有過“出汗”的比喻,他說:“如果能真正地出一回汗,就會在一根草上發(fā)現(xiàn)瓊樓玉宇;如果沒有真正地出過一回汗,即使有瓊樓玉宇,也會被一根草掩蓋。自知有一雙困頓相的手,不曾輕易地舞于三臺。”三臺指三座著名的宮殿:銅雀臺、金獸臺、冰井臺(故址在今河南漳縣西南)。 只有真正地出一回汗,才能換來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