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小吏王祚
漢祖鎮(zhèn)并門,統(tǒng)行營兵拒存丹,委祚經(jīng)度芻粟;即位,擢為三司副使。歷周為隨州刺史。漢法禁牛革,輦送京師,遇暑雨多腐壞,祚請班鎧甲之式于諸,令裁之以輸,民甚便之。移刺商州,以奉錢募人開大秦山巖梯路,行旅感其惠。
顯德初,置華州節(jié)度,以祚為刺史。未幾,改鎮(zhèn)潁州均部內(nèi)租稅,補實流徙,以出舊籍。州境舊有通商渠,距淮三百,歲久湮塞,祚疏導(dǎo)之,遂通舟楫,郡無水患。歷鄭州團(tuán)練使。宋初,升宿州為防御,以祚為使。課民鑿井修火備,筑城北堤以御水災(zāi)。因求致政,至闕下,拜左領(lǐng)軍衛(wèi)上將軍,致仕。
子祁國公王溥。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謁。祚置酒上壽,溥朝服趨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輒引避。祚曰:“此豚犬爾,勿煩諸君起!变咧S祚求致政,祚意朝廷未之許也,既得請,祚大罵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舉大梃將擊之,親戚勸諭乃止。
翻譯如下
王溥任宰相時,王祚以宿州防御使的身份在王溥家居住,每當(dāng)公卿到王溥家,必定首先拜見王祚。王祚置辦酒肴給他們敬酒,王溥穿著朝服在他們身邊侍奉,客人坐立不安,(王溥)就退下回避。王祚對客人說:“他不過是我兒子罷了,無須煩勞你們起身(相送)。”王溥勸告(已經(jīng)年老的)父親王祚請求辭官,王祚以為朝廷不會準(zhǔn)許,(但)他的請求被批準(zhǔn)后,王祚大罵王溥說:“我筋力還沒有衰老,你想穩(wěn)穩(wěn)地占居自己的相位,卻把我幽禁在家里!迸e起大棍棒要打他,親人們勸說后才住手。王溥好學(xué),手不釋卷,曾收集蘇冕的《會要》和崔弦《續(xù)會要》,把他們的缺漏補充齊備,編纂了(長達(dá))百卷(的著作),名叫《唐會要》。)
家族成員
子:王溥,后周、宋太祖時期宰相,官至太子太師,祁國公。
孫:王貽孫、王貽正、王貽慶、王貽序。王貽孫字象賢,宋初,升為金部員外郎,賜給紫衣,歷升右司郎中。淳化年間,去世。王貽正官至國子博士。王貽慶任比部郎中。王貽序,考中景德二年進(jìn)士,后改名王貽矩,官至司封員外郎。
曾孫:王克明,王貽正的兒子,與宋太宗女鄭國長安公主結(jié)婚,改名王貽永,令他與父親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