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省勞動模范,2005年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朱漢華堅守“在一線追求理想,用奉獻實現(xiàn)價值”的信念,曾經(jīng)放棄免試攻讀博士的機會,選擇到交通建設一線工作。2002年,作為承擔318國道色季拉山段改建任務的援藏項目法人組組長,克服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雪域高原上修筑63公里公路和新增500公里內(nèi)多處嚴重公路病害整治的艱巨任務。
概況
朱漢華的父母靠種田為生。從考上大學到攻讀博士,朱漢華全是靠國家的助學金完成學業(yè)的。他常說:“如果沒有國家的培養(yǎng),就沒有我的今天!
1992年,朱漢華放棄免試讀博士后的機會,主動要求去當時條件比較艱苦的南昆鐵路云貴交界的100公里段工地,當一名工程總監(jiān)。此后,他先后到石長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等建設工地擔任工程總監(jiān)和總工程師,一干就是8年。朱漢華的第一本隧道專著就是這8年工地實踐與理論反復錘煉和沉積的結(jié)果。
2000年8月,浙江省交通廳通過人才引進將朱漢華調(diào)到省公路管理局,任副總工程師。在此之前,朱漢華在溫州的一家公路工程公司任工程總監(jiān),年薪十萬加百分之十的股份,但朱漢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為全省交通事業(yè)奉獻的崗位。
2002年6月至2004年底,作為承擔318國道色季拉山段改建任務的援藏項目法人組組長,朱漢華率領6人,克服了海拔4000多米高原帶來的高寒缺氧等重重困難與艱險,不辱使命,在多個援藏公路工程建設項目中,率先圓滿完成了雪域高原上修筑63公里公路和新增500公里內(nèi)多處嚴重公路病害整治的艱巨任務。正如西藏交通廳一位老領導所說的:以朱漢華為代表的浙江援藏工程法人組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修了一條路,培養(yǎng)了一批技術骨干,留下了一部書,發(fā)揚了一種精神。
在雪域高原上,為了尋找砂石料,朱漢華早出晚歸。他睡的木棚,晚上都會有老鼠竄到身上。在修建318國道川藏公路過程中,他雙腿陷進沼澤差點送命。在指揮疏通時,他一腳踏空,幸虧死死抓住一棵樹,否則就會跌下100多米的深谷。像這樣的死里逃生,朱漢華遇上過好幾回。在那最艱難的日子里,朱漢華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有一半的時間是餓著肚子在指揮,有一次硬是連續(xù)苦戰(zhàn)四天三夜,終于把公路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