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
瑪格麗特于1936年開始研究天文學,1939年畢業(yè)于倫敦大學學院,并于1943年取得博士學位。她在1945年申請卡內(nèi)基研究員遭到拒絕,因為這個職位在當時必須在威爾遜山天文臺進行觀測,而這個職位當時只接受男性。
1950年瑪格麗特申請到了葉凱士天文臺的研究資助,并于1951年前往美國。1953年她返回英國和其丈夫杰佛瑞·伯比奇、威廉·艾爾弗雷德·福勒和弗雷德·霍伊爾一起研究。最終結(jié)果就是 BFH理論。
1955年瑪格麗特終于以冒充其丈夫助手的方式獲得威爾遜山天文臺的職位。后來管理方面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但她和丈夫是一起住在獨立的平房,而非男性人員宿舍而獲準留下。
1972年瑪格麗特擔任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這是該臺300年來首度打破臺長是皇家天文學家的傳統(tǒng),而當時擔任皇家天文學家職位的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電波天文學家馬丁·賴爾。她在接受該職位后15個月于打破傳統(tǒng)的爭議中離職轉(zhuǎn)任更實用的職位。
經(jīng)過這些經(jīng)歷之后,瑪格麗特成為對天文界歧視女性的抗爭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因此她在1972年拒絕接受美國天文學會授予的安妮·坎農(nóng)天文獎,因為該獎只授予女性。12年后她獲得了美國天文學會所授予不分性別的最高獎項,亨利·諾利斯·羅素講座。
1976年瑪格麗特擔任美國天文學會會長,1977年成為美國公民。1983年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同時也擔任美國天文學會副會長和會長。
2003年瑪格麗特因為天文成就獲選進入加州女性博物館的名人堂。
家庭
1948年4月12日瑪格麗特和理論天文物理學家杰佛瑞·伯比奇結(jié)婚。女兒 Sarah 于1956年底出生。杰佛瑞已于2010年逝世。
科學成就
1943年瑪格麗特獲得博士學位后,她開始借著將攝譜儀和望遠鏡連線以研究星系。在葉凱士天文臺期間她研究光譜類型B型恒星和星系結(jié)構(gòu)。
1957年 BFH 研究群提出了著名的結(jié)論,該理論稱除了非常輕的元素以外,絕大多數(shù)元素都是由恒星內(nèi)的核融合形成。因此她和丈夫于1959年獲得海倫·B·華納天文獎。之后她是第一位量測出星系的質(zhì)量和星系自轉(zhuǎn)曲線的人,且是研究類星體的其中一位先驅(qū)。
在加州大學圣地牙哥分校期間,她協(xié)助開發(fā)了哈勃太空望遠鏡1990年發(fā)射時使用的暗天體攝譜儀。她仍以該校物理系榮譽退休教授身分持續(xù)進行研究,例如非標準宇宙學中的“內(nèi)稟紅移”。
榮譽
獎項
1959年與丈夫杰佛瑞·伯比奇一起獲得海倫·B·華納天文獎1982年太平洋天文學會布魯斯獎1983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4年亨利·諾利斯·羅素講座2005年與丈夫一起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zhì)獎章命名事物
小行星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