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895年 為籌款上京考進士,曾到南洋工作。在北京參與“公車上書”,是保國會成員。
1898年 上書光緒請自帶學生出洋留學,忽遇政變,不果行。
1902年 京師大學堂招生,廣東省選派,由巡撫主考,嵩齡獲第一名。入京師大學堂讀書,1907年(光緒33年)是該校首屆優(yōu)等生畢業(yè)。
1904年 考取內閣中書。
1906年 上萬言書給憲政編查館,請改革官制,變法圖強。設交通部、農工商部。同年,清政府成立郵傳部。嵩齡尚未畢業(yè)調入郵傳部工作。
1907年—1911年 郵傳部主事。郵傳部電政司主事。補授員外。頂戴花翎,加封三品銜,誥授通議大夫。補郎中。
1912年—1913年 民國后,建議郵傳部改名交通部。交通部僉事,鐵路總局路政司科長,獎賞六等、四等嘉禾勛章。五等、四等文虎章,補授中大夫。
1914年 調任廣州粵漢鐵路廣東路段協(xié)理,兼交通部諮議,主持修筑鐵路。三年后火車來往于廣州、韶關之間。
1917年 被選為廣東省第二屆議會議長。
1918年 離粵漢鐵路前,寫《任滿離職宣告股東書》,后任廣東省第二屆議會議長。
1920年—1928年 返北京,任交通部漢粵川督辦處秘書,兼交通部僉事,上行走漢粵川督辦處顧問。
1928年 北洋政府對全國的交通事業(yè)無所建樹,又欠薪,不能維持全家生計,自動離職,返廣州。開始退休生活。讀書、寫字、作詩、看風水,并任廣東省黃氏公所及千頃書院董事長。對國家大計,常提出他的主張。
1937年—1942年 抗戰(zhàn)期,避難香港,對我國各地失守及世界大局寫了不少感慨的詩,沒有公開發(fā)表,F(xiàn)在搜集的詩共有四百余首。
1942年 日本占領香港,返廣州居住。后雙目失明,仍主持千頃書院事,與強占書院的日本人交涉。
逝世
1944年 逝世于廣州。
黃嵩齡共有十三個子女,依次為:黃謙益、黃建勛、黃式坤、黃震廷、
黃毓坤、黃謙儀、黃伯飛、黃馥坤、黃璧坤、黃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