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藝術經歷
劉伯舒少年時即舉辦個人畫展,16歲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班,是徐悲鴻先生門下最年輕、也是最后一位弟子,在素描、速寫、中國畫傳統(tǒng)筆墨方面都有很深的功力。 在傳揚徐悲鴻畫馬藝術的門人中,劉勃舒以其獨到的富有節(jié)奏感的線條和情感性的墨色語言越出畦町,自成一格。如果說,徐悲鴻畫馬的筆墨可與行書相比的話,劉勃舒的筆墨則更多地摻入草書的用筆;如果說徐悲鴻的馬能讓觀眾聯(lián)想到大師嚴謹、凝重的人格魅力的話,劉勃舒的馬則顯示了瀟灑、奔放、富有動感的現(xiàn)代精神。
成就及評價
成就
1995年獲法國“藝術敬業(yè)成就”勛章,同年獲“中國美術博覽會諾貝爾”獎。
作品為中國美術館等國內外美術機構及個人收藏,并作為國禮送往白金漢宮等地。
作品《套馬》入選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美展。多件作品入選國內、國際美術展覽,并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等收藏。
出版作品:《劉勃舒畫集》等。
評價
江西畫院院長蔡超在評價劉勃舒的馬時說:“他以馬寫心、以馬定志、賦馬以人格、驕傲、活躍而又充滿自信,在技法上用筆老辣、灑脫;造型夸張、松動;組合隨意又嚴謹、準確。畫面格調高雅、剛勁有力,富有韻律感和時代感。這也是劉勃舒在當代眾多以馬為主題的畫家中獨樹一幟,深受國內外藝術愛好者贊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