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袁績懋出身官宦人家。其父 袁俊為 道光九年(1829)進士,官河南知縣,為政有聲譽?冺诘拦舛吣辏1847)中一甲二名進士(榜眼),授編修,散館改主事。咸豐元年(1851)以大考翰詹,成績欠佳,降為主事,分到刑部,性格強直,頗遭人忌。不久,丁父艱守喪。服闋,改刑部主事,在刑科廣西司行走。遂侍奉老母扶父親靈櫬回常州本籍。他在暨陽書院任主講,以實學(xué)教授士子,分配授課包括經(jīng)史、詞章、經(jīng)濟、金石諸門功課。而后再擔(dān)任河南彰德晝錦講舍主講,教授士子,一如既往。不久又以母喪丁憂歸里。
咸豐七年(1857),袁績懋服闋后,援例內(nèi)捐,以道員督省福建。漳、泉兩位道員初到任,遇反叛事件,好事的想多殺人用來邀功,清查叛產(chǎn)時也多有誣陷的情況。當(dāng)時人心動蕩,又要再次反叛?偠綉c端傳檄袁績懋趕緊前往平息此事。袁績懋一到就召集民眾于大庭,取來反叛名冊全部焚燒,宣布脅從者全都獲赦免,不再追究,于是民情安定。辦完此事,他又趕赴延平與軍事總督慶瑞合作,委托延平府共同操辦軍務(wù),同時,即令署理延建邵道。
在此期間, 洪秀全、楊獻忠的太平天國大軍進攻邵武,形勢十分緊張。袁績懋親自督率軍士連夜襲擊太平軍營,太平軍駐扎的營地受驚潰亂。袁績懋追殺數(shù)名彪悍首領(lǐng),太平天國將士非常憤怒,糾集眾人,出小道,突然截擊他。清軍寡不敵眾,又軍備不足,支撐不住,于是袁績懋退守順昌。而守防軍隊僅數(shù)百名,相持一月有余。有人勸他放棄順昌,退守延平府。袁績懋說:“順昌是省府屏蔽。順昌不守,太平天國軍隊長驅(qū)直入,通達省城,就大勢已去了!”太平軍屢次進攻,沒有得逞,就暗地挖隧道入城,埋下火藥,直通城內(nèi);鹚幰槐,城垣被攻破,太平軍蜂擁而入。袁績懋親自領(lǐng)著兵士在西門大戰(zhàn),一連手刃數(shù)人。這時,太平軍騎兵突入,將他從后面撞倒在地,袁績懋引刀自殺不及,被亂刀砍成肉泥而死,當(dāng)時是咸豐八年(1858)九月二十日。清廷追贈福建按察使銜,世襲騎都尉,入祀京師及陣亡地方昭忠祠,常州府、順昌縣兩城奉特旨建專祠祭祀,清宣統(tǒng)年間,追謚文節(jié)。
袁績懋博通經(jīng)史,長于考據(jù),亦能詩。有《味梅齋詩草》四卷傳世。另著有《諸經(jīng)質(zhì)疑》十二卷、《通鑒正誤》十卷、《漢碑篆額考異》二卷等,皆毀于兵火。
袁績懋繼室為才女 左錫璇,兩人育有一女二子,分別為袁學(xué)灝、袁毓卿、袁學(xué)昌。
清史文載
袁績懋,字厚安,順天宛平人,原籍江蘇陽湖。父俊,道光九年進士,官河南知縣?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以一甲二名授編修,散館改主事,分刑部。旋丁父艱,服闋,授例以道員赴閩。時漳、泉初下,好事者欲多殺以邀功,而清查叛產(chǎn),尤多誣陷,人心洶洶,將復(fù)叛?偠綉c端檄績懋往治其事,至則集眾於庭,取叛冊焚之,脅從者皆獲免,人情大安。皆曰:“使君活我!”事竣,委赴延平府會辦軍事,即令署延建邵道。
粵匪粵匪時竄邵武,勢張甚,績懋親督軍士,夜撲賊營,賊驚潰,追斬悍酋數(shù)名。賊大憤,鳩眾出儳道陡截之。我軍既寡,又軍實未備,戰(zhàn)不支,乃退守順昌。防軍僅數(shù)百名,相持月馀。有勸之棄順昌、守延平者,績懋以:“順昌為省垣屏蔽。順昌不守,則賊長驅(qū)直逼省城,大勢去矣!且數(shù)萬生靈,視我進退為存亡,敢輕去耶?”於是守益堅,賊不得逞,乃潛隧城,實火藥,地道發(fā),城陷,賊蜂擁進?冺氯ィ仕朗繎(zhàn)西門,連刃數(shù)賊,賊以騎突之,仆地,引刀自殺,刺不及,賊執(zhí)而去,刃亂下,醢而死。時咸豐八年九月十二日也。事聞,優(yōu)恤,贈按察使,入祀京師及陣亡地方昭忠祠,世襲騎都尉。嗣常州、順昌奉特旨建專祠,追謚文節(jié)。子學(xué)昌,官至湖南提法使。
績懋性通敏,書過目輒成誦,號稱淹雅。著有諸經(jīng)質(zhì)疑十二卷,通鑒正誤十卷,漢碑篆額考異二卷,味梅齋詩草四卷。
現(xiàn)存詞作
【曉雨和象如弟陽關(guān)引】
才送春光去。又灑黃梅雨。滿庭竹影,凄清甚,憑誰語。
撫瑤琴一曲,幽恨終難訴?囱U盡、博山殘篆懶重炷。
菡萏煙中吐,空媚嫵。最難堪是,聽蛙鼓,喧無數(shù)。
又瀟瀟幾陣,濕遍灣頭樹。鎮(zhèn)無聊、一襟清淚共酸楚。
【一叢花云】
秋聲萬里度長空。落葉卷西風(fēng)。愁心重疊渾無際,都付與、天末征鴻。
菊老楓丹,故園何處,搔首月明中。重幃迢遞隔遼東。雙鯉信難通。
一枝修竹頻番倚,早不道、染袂霜濃。拔劍歌哀,檢書燭短,無語聽疏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