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跡
民國初年前后,張鏡吾先生在上海經商,在上海居留將近二十年。前辛亥革命元老陜西同鄉(xiāng)于右任先生,就是這個時期和張鏡吾先生因同鄉(xiāng)之情認識的。于先生在南京從政做官,經常到蘇州、上海來,常去永生瑞西菸行等陜西商號里敘談鄉(xiāng)情。于右任先生對他的家鄉(xiāng)三原縣辦過很多社會公益事業(yè),又在武功興辦國立武功農學院。這些活動對張鏡吾先生很有影響,他因而也努力為故鄉(xiāng)韋莊鎮(zhèn)一帶舉辦社會公益事業(yè)。
1928—1930年陜西大旱,三年六料未收,民間窮困艱難異常,張鏡吾先生在上海與于右任先生募款賑濟陜西災荒,并開書畫展覽進行義賣。當時在上海法租界新開河的陜西菸行,尚有《一林豐西菸行》、《義源厚西菸行》等皆曾參加。此外尚有大荔漢村的蒙壽芝先生也參加賑災義賣,壽芝先生為有名的書畫家,張鏡吾先生書法也頗為人稱道,以及于右任的草書,都參加了義賣。因為賑災的關系,以及鏡吾先生在商界的推動,成績頗為可觀。
1932年( 民國二十一年)前后,陜西大旱,虎列拉(霍亂)瘟疫流行,張鏡吾先生從上海、蘇州一帶購買大批防止瘟疫的藥品捎回來,免費給家鄉(xiāng)一代的群眾發(fā)放。
1932年前后,張鏡吾先生在上海為韋莊學校捐購商務印書館出版發(fā)行的《萬有文庫叢書》、二十四史等。另外還有一些教學儀器如放大鏡、地球儀、腳踏式風琴...
《萬有文庫》等圖書從上海運回學校后,韋莊鎮(zhèn)上知名人士以及董事會研究決定,在崔家巷韋莊小學西側建造圖書館,分兩層,下層是磚拱窯洞,洞前建廈房,窯頂上建平樓,作為藏書及閱覽室之用,圖書館外面懸掛著前南京國民政府監(jiān)察院院長于右任先生書寫的館名橫匾:“韋莊鎮(zhèn)萬有圖書館”。在下面窯前房內,豎有石碑,詳細記述了韋莊小學及萬有文庫圖書館興建經過,并有捐款人姓名。
當時澄城縣長衛(wèi)邦輔贈送了一塊大匾,黑底金字,衛(wèi)縣長手書“惠及小學”四個大字。韋莊鄉(xiāng)紳敲鑼打鼓也送了一塊上書“功崇教育”的四字大匾。
在此期間,由張鏡吾先生發(fā)起倡議,在韋莊各界知名人士參加下,籌建“韋莊鎮(zhèn)儲蓄處”將資助的學校經費作為基金,并吸收捐款和群眾儲蓄,以較低利率向農民及小本經營者貸款,從中提取利息,作為學校的發(fā)展經費之用。
當時鏡吾長子張國權先生任韋莊學校校長,尤能振刷精神,聘請崔明軒、東輔臣、李季陶、黨肅齋等管理儲蓄處經營業(yè)務,這對韋莊小學的發(fā)展壯大作用很大。使韋莊小學成為當時名重一時的培育人才的名校。
附文
《澄城縣韋莊鎮(zhèn)育英學校原始記》碑文
清季絀于邦交,憂國者知非變更學制、發(fā)明科學不足以抵抗列強,而根本計劃則小學尤為育才之基。鎭紳黨質生、黨成伯君等有見于此,籌底款購校具,先后成立初等小學校兩處。爾時風氣未開,不免憎茲多口。既而成績卓著,得人信仰。正擬擴充,適當改革時期,雈苻四起,蓄志未伸者數載。民國八年胡知事足剛來宰吾邑,時治城為某軍割據,在鎮(zhèn)設立行政公署耳。成伯名延聘佐治,君為之悉心策劃,不數月,溝南地面完全廓清。君以時機可乘,即以擬辦高級意旨言于胡,胡極表同情。卜得今校址,度材得西白之佛殿、馬莊之神廟、鎮(zhèn)城外巽方之歌臺與收取民某所欠官款之房廈,委黨成伯、張誠齋、崔學義、高鳳翔、閻雨人董其事。建置門房三楹,左右廈房各三楹,樓教室七楹,教室之西偏砌圓門一通,內營造兩院共計廈房念六間,又西偏建房三楹為廚舍。隨由省交涉民六地方公債三千兩備作本;稹=洜I逾年,規(guī)模觕立。工未告竣而胡解組,成伯亦出外。此生育未建全之學校,自是遂常為軍隊駐扎,幾乎全行破壞。十一年春,黨質生、梁亦任、黨肅齋等繼續(xù)籌辦,秋間高小成立,雛形略具。自時厥后,軍事倥傯、土匪猖獗。長斯校者,阨于環(huán)境,困于經費,抱悲觀者歷有年所。成伯、肅齋慮斯校從此消歇也,擬定從事募捐維系命脈。有今校長張國權之父鏡吾君者賈于滬上,見聞廣擴,熱心教育,計先后捐洋四百五十圓,又募洋一千二百六十二圓,繼念吾鄉(xiāng)風氣閉塞、文化落后,有志之士苦無良好書籍瀏覽,蓄志在本鎮(zhèn)設立圖書館,特購訂萬有文庫全部暨新聞紙與東方婦女兒童雜志以惠學子,義舉高風誠為一般人所不及。國權亦能振刷精神,在奇荒中辦理儲蓄;不辭勞怨,并于校西購置莊基一所,內廈房六楹暫作女生校舍。自是校務日有起色,可謂能繼父志追美締造諸君者矣!他如捐田暨量力捐資諸君要皆具樂善之誠,合并勒石。俾吾鄉(xiāng)學子講誦弦歌于其中者,藉悉諸君經營之苦衷而相勉為有用之成材則幸甚也。是為記。
邑人 李季陶書
校董會仝人等立石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中澣
本鎮(zhèn)張輔辰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