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壽川先生少年聰穎,八歲讀書,19歲中秀才,在成都中西學堂、四川高等學堂畢業(yè)后,于1904年公費留學日本。1906年夏,在日本宏文學院畢業(yè),加入同盟會;貒,曾任順慶府中學堂教習和監(jiān)督、第一屆省議會議員、朱德旅部咨謀、楊森軍部秘書長、成都造幣廠廠長、南溪、忠縣、通江3縣知事和儀隴縣教育局長、財務委員會委員長、縣參議會副議長等職務。
劉壽川與朱德,從1906年秋季在順慶府中學堂建立師生關(guān)系起,即親密交往,互濟危難。1908年曾與朱德等人一同在儀隴縣立小學興辦新學。朱德考云南講武堂和去德國留學,都與劉壽川商量過,劉還援助路資、學費。1926年,朱德被國民革命軍委派到楊森部隊任黨代表時,劉早在楊森部作秘書長。當他得知楊森投靠軍閥吳佩孚的陰謀已經(jīng)形成,密謀對朱德下毒手的情況后,即向朱德透露消息,并設法使之安全離開萬縣,臨行時,他又送給路費。
1933年,紅軍解放了儀隴,在劉壽川家院墻壁上書寫“赤化全川”4個大字標語,紅軍走后,他冒著極大危險將其保存到解放。他還將朱德從德國和延安寄給他的信件和照片珍藏,到解放后才拿出來傳觀。全國解放前夕,他寫信動員楊森起義,楊森去臺之后的1958年,再次修書勸其回歸祖國,但均未成功。對人談起此事時,他憤怒地說:“此人死頑固,不可救藥!”劉壽川常說,他的兩個學生,走的道路不同,后果迥異。朱德走革命之路,為革命立下豐功偉績,流芳百世;楊森走反革命之路,罪大惡跡,遺臭萬年!
1950年,劉壽川經(jīng)朱德介紹被安排到川北行署任委員,兼任川北區(qū)禁煙禁毒委員會副主任、政法委員會委員。1952年5月參加民革,9月,川北行署撤銷后,任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四川省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同時被選為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6月,他抱病出席第三屆省人大代表會議,7月1日病故,朱德送花圈,給家屬發(fā)慰問電,并親筆題寫墓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