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伊利賈·穆罕默德(Elijah Muhammad,1897~1975)
美國黑人穆斯林領袖,“伊斯蘭民族”組織的創(chuàng)建者。其父母是佃農(nóng),曾為奴隸。1923年全家遷居底特律。伊利賈深受美國黑人穆斯林運動領袖法爾德宗教思想的影響,加入了法爾德創(chuàng)建的黑人穆斯林傳教組織。
人物生平
1930年在底特律第一座清真寺協(xié)助法爾德辦理教務。1934年6月,法爾德失蹤后,該組織分裂,伊利賈率領部分信徒將活動中心由底特律遷至芝加哥,建第二座清真寺,正式創(chuàng)立“伊斯蘭民族”黑人組織,其總部稱“芝加哥圣殿”,一切教務大權由伊利賈掌握。伊利賈宣稱,法爾德是安拉的代理人,而自稱為受安拉派遣之使者,鼓吹黑人至上,黑人是安拉的優(yōu)秀選民,號召黑人改奉祖先所信仰的伊斯蘭教,擺脫白人政府的統(tǒng)治,建立黑人完全自治的國家。伊利賈在廣大下層黑人中傳教,使很多受歧視的黑人改奉了伊斯蘭教,運動發(fā)展迅速。他建立了該組織的管理制度,其下設兩名高級隊長,一男一女,分別管理該組織的男女穆斯林。凡接受該組織教義及受其紀律約束者,可履行入會儀式。并以各地清真寺為基層組織單位,各寺教長由伊利賈委任。他還規(guī)定了信徒要按伊斯蘭教的傳統(tǒng)進行宗教活動和嚴守食物禁忌。他創(chuàng)辦芝加哥伊斯蘭大學,培養(yǎng)宜教師和該組織的成員,傳播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歷史知識。20世紀60年代,他派其門徒馬爾科姆·艾克斯到各大學黑人學生中傳教,取得成功。50年代伊利賈和馬爾科姆·艾克斯到麥加朝覲歸來后,對原主張進行調(diào)整:承認伊斯蘭教既是黑人也是白人的宗教,不再強調(diào)建立黑人自治的國家,除了自衛(wèi)不主張使用暴力。1964年,伊利賈因受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脅迫,將激進的馬爾科姆·艾克斯開除出該組織,使其力量削弱。1975年伊利賈去世后,由其子華來士·穆罕默德繼承該組織領導權。
補充資料 --美國穆斯林傳教會
美國黑人穆斯林的宗教組織。原名為“伊斯蘭民族”,自稱為“比拉勒穆斯林”(因穆罕默德一****比拉勒系黑人之故)。它是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黑人中興起的以伊斯蘭教為旗幟,反對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社會運動的產(chǎn)物。1930年,黑人運動領袖瓦利·丁·法爾德來到底特律市,宣傳伊斯蘭教義,重新開展黑人運動。他自稱是來自阿拉伯圣城麥加的傳教師,專為美國黑人而來。他宣稱美國黑人的祖先是穆斯林,屬于古老的沙巴茲族,是安拉的“選民”。黑人應返祖尋根,歸信伊斯蘭教,擺脫白人的控制。他著有《伊斯蘭民族的秘密儀式》和《以數(shù)學闡述迷途知返的伊斯蘭民族的教義》作為傳教依據(jù)。在底特律建造禮拜寺,創(chuàng)辦伊斯蘭大學,3年之內(nèi)歸信伊斯蘭教的下層黑人達8000之眾,逐漸形成嚴密的組織。
法爾德進行傳教最得力的助手伊利賈·穆罕默德,于1932年在芝加哥建造第二座禮拜寺,傳播法爾德的宗教思想和主張。1934年6月法爾德失蹤后,該組織分裂。伊利賈·穆罕默德將該組織的活動中心由底特律遷往芝加哥,正式創(chuàng)立“伊斯蘭民族”組織。伊利賈宣稱法爾德為安拉的代理人,而自己是受安拉派遣的使者,號召黑人改奉自己的宗教——伊斯蘭教,建立黑人穆斯林自治的國家。該組織的教務大權由伊利賈掌管,其下設兩名高級隊長,一男一女,分別管理該組織的男女穆斯林。凡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接受該組織教義及教規(guī),履行入會儀式后均可參加它的活動。該組織以各地禮拜寺為基層組織,擁有會員最多的是紐約和洛杉磯禮拜寺。60年代初,該會的著名傳教師馬爾科姆·艾克斯在美國一些大學進行宣傳活動,吸收大學生加入傳教運動。1982年該組織的會員約計達200萬人,禮拜寺及傳教中心有100多個,分布在美國27個州。傳教會的主要經(jīng)費來源于會員的自愿捐獻、穆斯林的募捐及發(fā)行報刊所得。該會辦有《比拉勒新聞》和《穆罕默德言論報》,并舉辦廣播和影視節(jié)目,宣傳黑人穆斯林政治和宗教主張,在美國黑人中影響頗大。
在宗教思想上,該組織在早期以伊利賈所著的《至高智慧書》為經(jīng)典,宜稱法爾德為“馬赫迪”(即救世主),伊利賈為“安拉的使者”,宣傳“黑人至上”,人類的始祖是黑人;安拉是黑人的最高主宰者,美國黑人是“安拉的選民”,尤為尊貴。什葉派的觀點在美國黑人穆斯林中比較流行。50年代以前因該組織的教義與伊斯蘭教正統(tǒng)派基本教義相違,故未得到世界穆斯林和伊斯蘭國家的承認。50年代馬爾科姆·艾克斯到麥加朝覲并訪問了一些伊斯蘭教國家后,對其原來的教義主張作了修正:承認伊斯蘭教不但是黑人的宗教也是白人的宗教;承認“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已于632年去世;不再強調(diào)建立“黑人國家”。1975年伊利賈逝世后,由其子華萊士·穆罕默德繼承領導權,宣布伊利賈并非安拉使者,法爾德不是“馬赫迪”,停止印發(fā)伊利賈的著作,并將該組織改名為“美國穆斯林傳教會”,成員稱為“比拉勒派”。同時吸收美國的白人歸信伊斯蘭教,力求使其教義與遜尼派教義相一致。該組織還要求穆斯林遵從《古蘭經(jīng)》和圣訓,嚴守伊斯蘭教法,履行每日5次禮拜;禁食豬肉及其他不潔之物,嚴禁煙酒、賭博和其它不良行為,主張按照伊斯蘭教的傳統(tǒng)建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婦女以操持家務為主;強調(diào)不同種族穆斯林之間的團結(jié)和集體行動,提倡發(fā)展教育,提高黑人的文化素質(zhì),強調(diào)黑人要學習和傳播伊斯蘭教的基本知識。該組織還建造清真寺,開辦宗教大學,發(fā)行書刊;開設公寓、商店和農(nóng)場等,發(fā)展實業(yè),做到穆斯林在經(jīng)濟上的自給自足。近年來該組織還吸引了相當數(shù)量的美國人信教,并注意加強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聯(lián)系,伊斯蘭國家的留美學生也經(jīng)常參加該組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