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北魏景明元年(500),席法友與南齊徐州刺史裴叔業(yè)一道投奔北魏,被任命為豫州刺史,封苞信縣伯。裴叔業(yè)死后,他與裴植平定淮南,完成了裴叔業(yè)的夙愿。后又調(diào)任華州、并州刺史。正始元年(504),席法友作為副將率兵去解救被敵兵圍困的朐山,但剛過淮河,朐山已被攻下,只得收兵。此后,席法友居家達10年之久。居家時,恬靜自安,遵紀(jì)守法,從不與人爭名利。宣武帝末年,出任濟州刺史,廉潔奉公,受人稱道。死時任光祿大夫,死后贈秦州刺史,謚襄侯。
史籍記載
席法友,安定人也。祖父南奔。法友仕蕭鸞,以膂力自效軍勛,稍遷至安豐、新蔡二郡太守,建安戍主。蕭寶卷遣胡景略代之。法友遂留壽春,與裴叔業(yè)同謀歸國。
景明初,拜冠軍將軍、豫州刺史、苞信縣開國伯,食邑千戶。始,叔業(yè)卒后,法友與裴植追成叔業(yè)志,淮南克定,法友有力焉。尋轉(zhuǎn)冠軍將軍、華州刺史。未拜,改授并州刺史。歲余代還。蕭衍遣將楊公則寇揚州,假法友征虜將軍以討之。法友未至而公則敗走。后假法友前將軍、持節(jié),為別將出淮南,欲解朐山之圍。法友始渡淮而朐山敗沒,遂停散十年。恬靜自處,不競勢利。世宗末,以本將軍除濟州刺史,在州廉和著稱。又徙封乘氏。肅宗初,拜光祿大夫。熙平二年卒。贈平西將軍、秦州刺史,贈帛三百匹,謚襄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