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zhèn))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yīng)進(jìn)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tǒng)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jǐn)鄶嗬m(xù)續(xù)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xiāng)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羅虬(約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臺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詞藻富贍,與隱、鄴齊名,世號“三羅”。累舉不第。廣明亂后,去從鄜州李孝恭。為人狂宕無檢束。籍中有善歌妓杜紅兒,虬令之歌,贈以彩。孝恭以紅兒巳為副戎所聘,不令受。虬怒,拂衣起;明日,手刃殺之。孝恭坐以罪,會遇赦釋之。虬追念紅兒之冤,于是取古之美女,有姿艷才德者,作絕句一百首,以比紅兒,名曰比紅兒詩。盛傳于世。
羅鄴,(約877年前后在世),余杭人。父為鹽鐵小吏,家境貧困。鄴才智杰出,筆端超絕。咸通中,累舉進(jìn)士不第,崔安潛侍郎巡視江西時,適逢羅鄴飄泊在汀江兩岸。崔平時甚喜羅詩欲加延聘,卻為幕吏所阻。不久,羅屈就督郵,不得志而踉蹌北行,赴單于牙帳前任職,在這萬里沙漠中,倍感惆悵,郁郁而終。羅鄴與羅隱、羅虬,俱以七言詩見長,合稱“江東三羅”。其詩寫身世之感,頗有理趣,如《仆射坡遠(yuǎn)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馬蹄惟覺到秋忙”之句,為宋人稱許。間用俚語入詩,曉暢明白。明代有人將羅鄴置于“江東三羅”之首。唐光化中,以韋莊奏,追賜進(jìn)士及第。著有《羅鄴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