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嘉靖三十五年(1556)楊成得中二甲二十五名進士,授工部營繕?biāo)局魇拢ㄕ罚笊w為都水司郎中(正五品),在督造三殿及興修盧溝橋的工程中精打細算,節(jié)省開支數(shù)十萬兩白銀。工程竣工后,他被提拔為浙江副使(正四品)。在浙江,他幾次平反冤獄,被百姓視若神明。
人物事跡
隆慶(1567~1572)初,楊成轉(zhuǎn)任四川參政(從三品)。當(dāng)時蜀王自以為是皇親而態(tài)度傲慢,監(jiān)司參見他,均格外恭謹(jǐn),甚至超越了禮節(jié)。楊成據(jù)理力爭、不屈不撓,又將蜀王侵占的山林坡田全部歸還原主。后被擢為廣西左布政使(從二品),臨行前,送別的官吏根據(jù)舊例贈以羨金(即耗羨),楊成堅決不受。
萬歷元年(1573),楊成被召為應(yīng)天府尹,不久又任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巡撫江西。正值江西久旱無雨,楊成到任后,一邊求雨,一邊飭令屬下散糧賑民。湓城(今九江)、昭武之間地勢低洼,經(jīng)常發(fā)大水,楊成察看地形后,組織百姓筑堤圍堰,蓄泄兼施,水患由此得到根治。巨盜楊鳳鸞、李大鸞橫行贛楚,楊成聯(lián)合湖北巡撫一起夾剿,終于擒獲巨盜;后又以計平定了慣匪葉隆盛等人,遣散其眾一千多名。再改任工部侍郎,又進為南京兵部尚書(正二品),因?qū)沂?quán)臣意,轉(zhuǎn)任禮部尚書,最后因病乞歸。等權(quán)臣被罷免后,又起為南京吏部尚書,改兵部參贊,處理軍機事務(wù)。楊成生性沉默寡言,但于軍國大計則能侃侃而談,不偏不倚,無所顧忌。
明神宗因在位已久,倦于政事,而立儲之事尚未確定;又有閹黨張鯨恣睢不法,想靠拉關(guān)系重新被用。楊成率南院九卿多次上疏,奏請神宗親御朝講、效法祖先、確立太子、罷黜罪閹,一時聲震天下。神宗見疏后,深受感動,遂不再起用張鯨。
人物結(jié)局
楊成為官后遷居蘇州城西梵門橋巷(楊衙前),并筑“五峰園”(俗稱“楊家園”)以自娛。70歲乞休,但七次上疏方被批準(zhǔn),加太子少保銜(從一品)致仕,并賜乘傳(搭乘驛站的傳車)。年80受神宗存問,給月廩(糧食)。卒后賜祭葬,謚莊簡。墓在石湖西側(cè)、吳山南麓,祠在虎丘二山門道南書院(稱“三楊公祠”,祀楊時、楊成及其孫楊廷樞)。崇祀江西名宦祠,滄浪亭五百名賢祠亦予崇祀,贊語是:“捍潦奏績,禱雨應(yīng)時;濟危救困,念切民依!
家庭
楊成幼子楊大溁,字子澄,諸生,孝友仁義,正直儉樸,以理學(xué)著名,私謚端孝先生,祀郡鄉(xiāng)賢祠,并配享王仁孝先生祠。大溁子廷樞另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