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深意
曾曉峰作品《大玩偶》系列是《蠱》系列之后的又一新方向。《蠱》是惡的升級或放大,以寓言或象征表現(xiàn)。而在《大玩偶》中,則有“官評操于市井,惡言橫于道路”時的畸形人物。這組作品有符號感,背景暗示著政治或暴力現(xiàn)場;這種樣子,人已非人,他們喪失了人性、人心、人格,只是權力操縱下的工具。創(chuàng)造這類形象,是曾曉峰對扭曲變態(tài)的權力的再度討論和批判。這是意識的歷史性傷痛,他擔心在某個陰天,會舊病復發(fā)。因此不舍追究,便塑造了這群顢頇真實,愚不可及,像中邪的精神病人的玩偶形象,用以沖擊視覺。別以為這都是逝去的東西,只是被人的健忘和時間因素淡化了,加之歌星、影星、廣告和傳媒話語的掩飾,歷史的虛無已不可避免,人群成了玩偶的玩偶。而曾曉峰以藝術家的責任感,用《大玩偶》提示,不為救贖,是知難不退,漫然調侃。
作品賞析
殷雙喜推介
在中國當代藝術中,曾曉峰是一位風格奇異,獨立特行的藝術家。他的藝術跨越了從現(xiàn)實到夢幻,從想象到變相,從自然浪漫到工業(yè)冷漠這樣廣泛的視覺形態(tài)。曾曉峰作品中形式的隱藏,圖像關系的復雜,形成了他的相對晦澀沉郁的畫風,這使得他的作品拒絕通俗流暢的閱讀,而指向凝視與震驚。 (殷雙喜)
陶詠白推介
曾曉峰,這位來自云貴高原的畫家,帶著某種宗教和巫文化的神秘,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對原生態(tài)大自然的親和與激情,用浪漫的筆調不斷畫出令人驚異的畫面。
在他的畫面中不論是美夢也好,噩夢也罷,都是暗喻著對當代時政、文化沖突、人對自然的掠奪等人類生存中的大問題的思考,以“客觀地、冷靜地、人道地審視”所表現(xiàn)出他內心矛盾、困惑、焦慮的生存經(jīng)驗。 (陶詠白)
鄒昆凌推介
曾曉峰的繪畫語言一直保有他的特點,就是強調邊緣性和現(xiàn)實感。他認為藝術如將就既成的式樣,就是人云亦云,而在邊緣上探索就會出現(xiàn)許多新的可能。
曾曉峰的繪畫事業(yè),已有三十余年的歷程,他對各種藝術種類的制作是非常熟悉的,而在綜合應用時自然就經(jīng)過深思熟慮,所以得心應手,他在變化中求穩(wěn)鍵,在穩(wěn)健中出新穎,他源源不斷的作品,從生命本體的思考,到社會批判,每一次形式上的嘗試,都是在疆域上逐漸拓展,在摸索漸進中達到完善。(鄒昆凌)
義豐博士推介
品讀曾曉峰的作品既古典又現(xiàn)代;作品本身追求古典繪畫的嚴謹,但創(chuàng)作觀念卻是現(xiàn)代的,就連繪畫的表現(xiàn),也是集合素描、丙烯與油彩的綜合材料。這一組《衣服》系列,表達的概念是:衣服是歷史的記憶-----五十年前,部分民族的服裝中,就殘存有記載歷史的痕跡,而在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消失了;畫家認為,歷史不該遺忘,他應該被永久記憶,因此他創(chuàng)作衣服系列來記錄歷史。(義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