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胡庭蘭,廣東廣州府增城縣胡屋(今廣州市增城區(qū))人。明代學者。嘉靖二十二年(1543)應鄉(xiāng)試,薦為第一名,但因策論中有譏諷執(zhí)政者之語,被御史罷去。到嘉靖二十八年再試中解元,次年中進士。嘉靖三十五年夏,出任提督福建學政。時倭寇擾福建,庭蘭受命抗倭立下大功。庭蘭晚年在鳳臺書院主持講學,融合王守仁、湛若水學說,著有《詩意講意》、《相江子集》。庭蘭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晚年倡建城南雁塔。一生操守高潔,為官二十年不染指俸外一文錢。卒年75歲。
胡庭蘭,廣東廣州府增城縣胡屋(今廣州市增城區(qū))人。明代學者。嘉靖二十二年(1543)應鄉(xiāng)試,薦為第一名,但因策論中有譏諷執(zhí)政者之語,被御史罷去。到嘉靖二十八年再試中解元,次年中進士。
胡庭蘭,廣東廣州府增城縣胡屋(今廣州市增城區(qū))人。明代學者。嘉靖二十二年(1543)應鄉(xiāng)試,薦為第一名,但因策論中有譏諷執(zhí)政者之語,被御史罷去。到嘉靖二十八年再試中解元,次年中進士。嘉靖三十五年夏,出任提督福建學政。時倭寇擾福建,庭蘭受命抗倭立下大功。庭蘭晚年在鳳臺書院主持講學,融合王守仁、湛若水學說,著有《詩意講意》、《相江子集》。庭蘭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晚年倡建城南雁塔。一生操守高潔,為官二十年不染指俸外一文錢。卒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