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趙稼秋藝術(shù)人生
趙稼秋(1898—1977),彈詞演員,江蘇蘇州人。
青年時從朱耀庭學(xué)彈詞《雙珠鳳》。
出道后,先后與師弟楊鎵磐及朱介生等拼檔在上海等地演出《雙珠鳳》。
婚后一度從商,終因熱愛評彈藝術(shù),再度登臺,與朱耀祥拼檔彈唱《大紅袍》、《四香緣》等。
20世紀30年代初,請朱蘭庵 、陸澹庵將張恨水小說《啼笑因緣》改編為彈詞 ,并在演唱中革新表演,吸收文明戲及民間小曲等,增加方言及噱頭,使聽眾耳目一新,聲名大振 ,與朱耀祥成為30年代一大響檔 。除書場外,還經(jīng)常在電臺播唱。
20世紀40年代,曾說過新編長篇彈詞《玉堂春》、《秋海棠》及《孟麗君》等。 并曾多次參加書戲演出。
1949年后,又積極編說新長篇《新兒女英雄傳》、《白毛女》及《相思樹》等。
20世紀50年代后期,加入常熟縣評彈團。
60年代初趙稼秋、朱耀祥雙檔加入蘇州市人民評彈團。
趙稼秋曾與朱耀祥合作灌制唱片《啼笑因緣》中的選曲"別鳳"、"家樹回杭州"等。
藝術(shù)風(fēng)格與成就
說表生動流暢 ,表演潑辣大膽,能演“腳”色面廣, 并擅長多種方言,堪稱“活口”。唱腔以“書調(diào)”為主,明快自由 ,善唱白話開篇。
趙稼秋、朱耀祥把小說改編成彈詞,開創(chuàng)了蘇州彈詞說現(xiàn)代書的先聲,在當(dāng)時,對蘇州彈詞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推動!短湫σ蚓墶窂拇顺蔀樵u彈主要書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