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謝景溫(1021—1097),字師直,宋富陽縣人。謝絳的兒子,謝景初的弟弟;实v元年(1049)登進士第。歷任汝(河南臨汝)、莫(河北任丘)二州通判,江東路轉(zhuǎn)運判官。因筑宣百丈圩,獲罪降職,知漣水軍。熙寧初,歷知諫院,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路、淮南路轉(zhuǎn)運使。
履歷
景溫素與王安石相友善,其妹嫁安石的弟弟王安禮為妻,遂追隨王,積極參與變法活動,擢侍御史知雜事,曾上書彈劾蘇軾。后因與安石不合,出知鄧州(河南鄧縣),轉(zhuǎn)右諫議大夫,知潭州。時章惇主持開鑿五溪,景溫協(xié)力拓筑。朝廷論功行賞,被召拜為禮部侍郎。元祐初,任寶文閣大學士,知開封府。旋被劾,罷知蔡州(河南汝南)。
家人
父親謝絳
姓名: 謝絳
出生日期: 994
出生地: 浙江
籍貫: 浙江富陽
簡介: (994——1039)字希深,富陽(今屬浙江)人,謝濤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登進士甲科,知汝陰縣。楊億舉薦其文章,召試,擢秘閣校理。仁宗即位,遷太常博士,通判常州。與修真宗國史,為編修官。天圣中,遷祠部員外郎,通判河南府。錢惟演留守西京,悉以政事委之。是時歐陽修、梅圣俞、尹洙等亦在西京或其附近,相與登山臨水,著文賦詩。權(quán)開封府判官,再遷兵部員外郎,徙三司度支判官,諫阻宮中不時需索,獻《圣治箴》五篇。擢知制誥,判吏部流內(nèi)銓、太常禮院。出使契丹,還,知鄧州。寶元二年,卒于任,年四十六。謝絳學記博深,以文學知名,長于制誥,歐陽修稱其制辭“尤得其體,世所謂常、楊、元、白,不足多也”(歐陽修《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墓志銘》)。蔡襄也說他“文章謹于法度,敘史體,述制命,尤為深約典重”(《謝公堂記》)。
哥哥謝景初
謝景初(1020—1084),字師厚,號今是翁,富陽縣人,謝絳之子,初以父蔭為太廟齋郎。慶歷六年(1046)甲科及第,授大理評事,景初時自大理丞出知余姚縣,其弟謝師立知會稽,王介甫知鄞縣,韓玉汝知錢塘,皆有聲,吳越稱“四賢”云。
知余姚時,民所利病,相緩急,設(shè)方略,北偏瀕海為筑堤捍之,豪強率侵湖為田,具奏禁止,民又爭 水泉,乃創(chuàng)立規(guī)繩,簿記其高下、廣狹,啟閉晷刻,令各鄉(xiāng)遵守,名曰湖經(jīng)。有盜湖爭利者,訂經(jīng)乃息。瀕海多盜煮海,乃頒示約束,令民無失利,法亦罔忤,而鹽課倍昔。又飭厲學官,化誨子弟。后記
時章惇已被起用為相,景溫指摘元祐大臣竄改熙寧變法;又言西夏終未順命,應與劃定國界,“以馬跡所至為境”,為章惇所采納,由是改知河陽。旋卒。景溫博學洽聞,與范仲淹、歐陽修相友善。歷官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時人以為“吏師”。
作品
《留題云門山雍熙院》
耶溪欲盡山轉(zhuǎn)青,中有三寺山為屏。秦峰表里植蒼翠,仰視萬木相崢嶸。雪霜洗盡塵土跡,龍蛇蟄處煙氛生。我攜賓友事登覽,穿徑已覺毛骨輕。窮幽陟險興不盡,巖房留宿神逾清。寒隨陰谷一夜來,酒力半酣如不勝。狂歌出門步竹逕,正見溪橋雙月明。幽泉亂出石竇響,松風遠送哀猿聲。凌晨后嶺縱俯仰,長林翠阜......
年代:宋 作者:謝景溫
《若耶溪》
若耶溪出若耶山,浪里溶溶入醉閑。仙客曾因一箭贈,樵風長到五云關(guān)。數(shù)峰蘸碧輕清外,雙舸浮春上下間。料得當年乘興子,為貪煙水宿前灣。 ......
年代:宋 作者:謝景溫
《送程給事知越州》
青瑣初辭佩守符,過家衣錦耀鄉(xiāng)閭。丹心忽厭承明直,白首猶刊麗正書。滿目湖山真吏隱,半空樓閣信仙居。若耶老叟嗟來暮,應向江頭待隼旟。 ......
年代:宋 作者:謝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