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呂氏春秋·不茍論·自知》、《新序·雜事》、《資治通鑒·周紀(jì)一》講述了戰(zhàn)國初翟璜巧諫魏文侯,免除 任座之罪的策略方式。魏文侯與幾位士大夫宴飲,席間他問大家:“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君主?”大家都拍馬屁,盡說的是贊揚之語。輪到任座發(fā)言,任座說:“您是一位不賢明的君主。攻取了中山國不封給弟,卻封給兒子,以此知道你不賢明!蔽暮畈桓吲d,怒形于色,準(zhǔn)備處罰任座,任座嚇得快步跑了出去。接下來輪到翟璜發(fā)言,翟璜說:“您是賢明的君主。我聽說過,賢明的君主,他的臣子說話就直率。剛才任座的話很直率,因此可知您很賢明!蔽暮盥犃撕芨吲d,急忙將任座從門口請過來,拜為上卿。
啟示
從魏文侯由“怒”到“悅”這件事,悟出的道理魏文侯“怒”是因為任座的直言進(jìn)諫,由此可見,國君往往不愿聽逆耳之言;文侯“悅”在于翟璜講究了一點說話的技巧,把君主的賢明和臣子說話的直率作為一般的規(guī)律而聯(lián)系在了一起,提出了只有君主賢明,臣子才說話直率的認(rèn)識前提。以此為前提,他以任座說話直率來反證魏文侯的賢明,自然使魏文侯樂于接受。由此可見,要取得好的進(jìn)言效果,必須講究言辭的技巧。
故事背景
自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家分晉后,趙氏獲利最多,魏、韓得到的要少一些。魏國被緊緊地裹在晉西南一隅,四周與大國接壤。北臨趙國強(qiáng)盛。魏氏集中在晉西南,雖然在東面還有幾塊飛地,但都很不鞏固,難以建成戰(zhàn)略基地。其勢容易遭到壓迫封鎖,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強(qiáng)、不被列強(qiáng)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鎖、向外擴(kuò)張。眼前中山國處于趙魏之間,國勢弱小。魏文侯于前410派遣樂羊、吳起統(tǒng)帥軍隊,經(jīng)過三年苦戰(zhàn),占領(lǐng)了中山國。當(dāng)時魏文侯長子已過加冠之年,于是封他為中山君,坐鎮(zhèn)中山。
原文
任座直言 (君仁則臣直) 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①,克之②;以封其子擊③。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④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蔽暮钤唬骸昂我灾俊睂υ唬骸俺悸劸蕜t臣直。向者⑤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蔽暮類偅沟澡偃巫粗,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jì)一》 )
譯文
魏文侯派遣樂羊攻打中山國,攻戰(zhàn)了中山國(后),(就)把中山國封給了自己的兒子魏擊。魏文侯問群臣:“我是什么樣的君主?”大家都說:“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說:“國君您取得了中山國,不把它封賞給您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怎么能說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離開。魏文侯接著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德君主!蔽何暮顔枺骸澳銘{什么知道?”回答說:“微臣我聽說國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先前任座的話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蔽何暮詈芨吲d,派遣翟璜去宣召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殿堂去迎接,奉為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