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毌丘毅之子, 毌丘儉之父,黃初中為武威太守,討叛柔服,開通河右,名次金城太守蘇則。討賊張進及叛胡有功
-
?王仁佑,唐高宗第一任皇后的父親。
-
鮮于輔(生卒年不詳),漁陽人,漢末魏初人物,原為劉虞從事,劉虞被公孫瓚殺害,與劉和、烏桓峭王、麴義等
-
王觀(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如皋(現(xiàn)屬江蘇)人,宋代詞人。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科舉及第。宋
-
郭奕,字伯益,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國時期魏臣,郭嘉之子,官至太子文學。三國演義第34回中提及,
-
荀彧第三兄。以監(jiān)軍校尉守鄴,都督河北軍事。曹操征袁尚,高千密遣兵謀襲鄴,衍發(fā)覺后擊破之,誅千。以功封
-
魏國秋,男,漢族,1961年生,天津人,工藝美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風箏魏”第四
-
三國時期平昌門守將。馬懿謀誅曹爽,趁其出獵起兵。懿遣人召桓范。范南逃,至平昌門,城門已閉,把門將
-
王垕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不見于正史記載。身份是管糧官任峻部下倉官。曹操攻打袁術時軍糧不足,讓
-
個人簡史 荀惲,生卒年不詳,字長倩,潁川潁陰人,三國時期魏國大臣,荀彧之子,荀攸從弟,荀俁、荀詵、
-
魏王假(姬姓,本名:魏假),東周魏國第八代國君(前227-前225年在位),魏景湣王之子。魏景湣王薨逝后,
-
公孫喜,又稱犀武,戰(zhàn)國時期魏國主要將領。前293年被秦軍所殺。
-
王昭儀,曹操之妾,生有曹干一子。是曹干的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
-
費耀,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曾與張既、夏侯儒平定張進在酒泉的叛亂,諸葛亮圍陳倉,曹真遣費曜等拒之。諸葛亮
-
徐奕(?-219年),字季才,東莞(今山東沂水縣)人?,東漢末年官吏。徐奕為人忠直,效命于曹操,歷任丞相
-
俄何燒戈,羌將。正始八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諸羌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相結叛亂,攻圍城邑,南
-
王淩(171-251)字彥云,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是漢末名臣王允之侄。曹魏政權中重要
-
魏國公,“魏”,指國號,即為封地范圍。但自唐以降,外姓封爵沒有實際封地。國公,中國古代封爵名,位次郡
-
明悼毛皇后 (?―237年),毛氏,河內郡人,魏明帝曹叡第一任皇后。黃初年間,,因才貌入選太子宮。當時魏
-
呂虔字子恪,生卒年不詳,任城(今山東濟寧東南)人,有勇有謀,曹操在兗州時,任命他為從事,率領家丁駐守
-
三國時期燕王公孫淵部下將軍。公孫淵叛魏后被司馬懿討伐,受命迎擊司馬懿,被將軍胡遵擊敗。司馬懿領軍突襲
-
曹魏政權于公元220年替代了東漢政權,魏文帝曹丕遷漢獻帝于濁鹿城,自己作了皇帝,并追封曹操為魏武帝。曹丕
-
司馬懿(179-251)即晉宣帝,字仲達,漢族,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
邵悌,三國
里面的人物,為魏國將領。
司馬昭心腹,曾多次提醒司馬昭要防鐘會叛變
-
魏國四聰指的是魏國的夏侯玄、諸葛誕、鄧飏、田疇.。
-
龐恭,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大臣,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二》。他的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的無知,但后世人引申這故事
-
魏章,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期秦國將領。公元前312年,得樗里疾之助,大敗楚軍于丹陽(今豫西丹水北),俘其將
-
徐質,三國時曹魏后期將領,司馬師的部下兼輔國將軍。曾任討蜀護軍,頗有戰(zhàn)功,斬蜀將張嶷。并多次隨魏雍州
-
魏昭王(?─前277年),漢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孫。東周魏國第5代國君。前295年-前277
-
董衡(也有記作統(tǒng)衡《龐德傳集解》),曹操部將龐德的副將,與同為副將的董超是否為親屬關系不明。隨龐德一
-
袁徽(153—252),三國時期魏朝官員,一生忠于曹家,反對司馬氏專權,而遭忌恨。
-
胡遵,字以道,漢建安十一年(206)丙申生,安定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南)人,魏衛(wèi)將軍。景初二年(238),遼東
-
晉鄙(?-前257),中國戰(zhàn)國時期魏國將領,有“嚄唶宿將”之稱。公元前257年,晉鄙奉魏安釐王的命令率軍救趙
-
魏襄王(?─前296年),漢族,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國第4代國君。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魏惠王之
-
夏侯恩是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正史中其真名叫夏侯廉。為曹操隨身之背劍心腹。曹操有寶劍二口:一
-
諸葛靚,字仲思,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幼子。天紀三年(279年)冬,晉武帝出
-
三國時期人物。字義舉,原先是西平、上庸間的豪強大戶,申儀之兄。劉備入蜀,耽舉眾降,任征北將軍,領上庸
-
秦琪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在正史《三國志》中并無此人。根據(jù)《三國演義》第27回記載,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