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薛令之(683~758),字君珍,號明月先生,長溪縣西鄉(xiāng)石磯津人(今福安溪潭鎮(zhèn)廉村),唐中宗神龍二年(706)開閩第一進士,史稱薛公“文章破閩天荒”,不浹辰而周聞天下。唐玄宗開元中,官至左補闕兼東宮侍讀。著有《明月先生集》、《補闕集》,均已佚。今存詩六首,擇其三首。
。ㄒ唬 草堂吟
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
柴門半掩寂無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頭垂釣歸,花笑鳥啼芳草綠。
猿鶴寥寥愁轉(zhuǎn)深,攜琴獨理仙家曲。
曲中哀怨誰知妙,子期能說宮商調(diào)。
魚未成龍劍未飛,家貧耽讀人皆笑。
君不見蘇秦與韓信,獨步熟知是英?
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間各佩黃金印。
男兒立志需稽古,莫厭燈前讀書苦。
自古公侯未遇時,蕭條長閉山中戶。
按:〈1〉靈山谷,唐咸通元年改靈谷草堂為靈巖寺,位于今溪北洋城山村后!2〉猿鶴,《太平預覽》引《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3〉子期,即鐘子期。晉大夫伯牙使楚,舟泊漢陽阻風雨,伯牙援琴悲歌,隱樵子期路過,一曲《高山》,子期嘆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又一曲《流水》,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遂二人知交。不久,子期英華早逝,伯牙斷琴以祭,后人引為知音!4〉稽古,查考古代道理,研究古時史實!5〉蕭條,寂寥冷落。
(二) 太姥山
揚舲窮海島,遠勝訪神山。
鬼斧巧開鑿,仙蹤常往返。
東甌冥漠外,南越渺茫間。
為問容成子,刀圭乞駐顏。
按:〈1〉《太姥山》為今存閩詩人詠景第一首!吨袊糜挝幕筠o典》:相傳堯時有老母種蘭山中,后羽化成仙,因名太母。又傳漢武帝時,東方朔奉命為天下名山授名,因激賞其奇麗景色,題“天下第一山”,列為三十六山之首,并改名太姥!疤褵o俗石,個個似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2〉東甌,溫州!3〉容成子,葛洪《神仙傳》謂或稱容成子,字子黃,道東人。曾棲太姥山煉藥,后居崆峒山。壽二百歲!读邢蓚鳌と莩晒份d稱:
“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于周穆王。能善補導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養(yǎng)氣者也。髪白更黑,齒落更生。事與老子同。亦云老子師也!薄4〉刀圭,《抱樸子內(nèi)篇u2027金丹》:并毛羽搗服一刀圭,百日年壽五百歲u2033。韓愈《昌黎集u2027寄隨州周員外詩》:金丹別後知傳得,乞取刀圭救病人u2033。丹藥異名。
。ㄈ 自 悼
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
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
飯澀匙難綰,羹浠著易寬。
無以某朝夕,何由保歲寒。
按:〈1〉自悼,自己傷感。
附:
唐玄宗幸東宮,見此龍顏遜色,索筆題詩其側(cè),“啄木口嘴長,鳳皇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毕壬焱胁∵鄉(xiāng)。先生辭世后,肅宗嘉其廉,赦其鄉(xiāng)曰“廉村”,其水曰“廉水”。后人有詩云:“不是先生清節(jié)在,此溪何以得廉名。”詩中“苜!保蟠娢囊詾槭孔庸俦凹邑氈斓,蘇軾:“羞對先生苜蓿盤! 又,明寧德崔士召《朝旭堂訪薛明月故里》:“補闕清班翰墨林,蕭蕭苜蓿想遺音!埧垂世锪,山自孤高水自深!泵鞲0蔡K陽劉中藻《廉溪舟中》:“完態(tài)煙云一葉收,盤中冷亦何求?廉溪風節(jié)清如許,且與黃花訂晚秋!敝祆渲钢焖伞额}薛補闕故居》;清雍正七年安微籍福安知縣方士模之《廉村懷古》:“高懷那復戀朝簪?冷落東宮苜蓿吟。身隱不須倉廩栗,歲寒方見老臣心。閑花飄盡春山晚,野鳥啼殘海樹陰。惟有開元舊明月,夜來還照碧溪深!碑斠姷匾蛉私芏`。
韓城十景
廉嶺孤樹
“廉嶺孤樹”市西南,溪潭鄉(xiāng)溪北至石嶺,可達縣城,俗稱“馬山嶺”即嶺,“嶺因薛明月先生名。中有古樹,百尺無枝,霜皮溜雨”,鄉(xiāng)人視為龍門之桐,孔明祠前之柏。
今是從陽泉(陽尾)作船過渡對面,依小路可直達溪潭,溪北洋。此景之孤樹據(jù)老人所說,不長葉子像棵枯死之樹卻年年看長,F(xiàn)午后好多的人在此路登山煅煉。
作品對比
“赤岸城”這個地名,在中國歷史古籍上,以為是仙家之地,如古所云“赤岸,玄圃”。玄圃即神山所在的地方!镀甙l(fā)》詩云:“凌赤岸彗扶!。扶桑,日出的地方。與李白同時代的大詩人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詩云:“赤岸水與銀河通”。太姥山腳,東海之濱,有牛郎崗遺跡,晉代傳說由此乘槎能達銀河。在唐玄宗年代薛明月就以“苜蓿長闌干”的詩句,憤激了唐玄宗,其后隱居太姥山南的赤岸城,有五言律一首詠太姥山:“揚靈窮海島,選勝訪神仙。鬼斧巧開鑿,仙蹤常往還,東甌溟漠外,南越渺茫間。為問容成子,刀圭乞駐顏”。薛令之,字明月,唐代福建第一位進士,閩人以詩賦登弟自令之始。開元中歷左補闕,侍太子講讀與賀知章并侍東宮。薛明月的詩賦李白是耳熟的。有一段文案轟動當朝,時李林甫,不愜于太子,宮僚冷落,令之欲諷明皇,題壁云:“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泵骰视[后不悅,援筆題曰:“啄木嘴距長,鳳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毖α钪谑侵x病徒步歸隱太姥山南赤岸。明皇知道其家貧,令有司資以歲賦。令之量口受賜,傳為美談。肅宗即位,以舊德召令之,令之已逝矣,因敕名其鄉(xiāng)曰廉鄉(xiāng),水日廉溪。(唐·《薛令之外傳》)這些事件李白不可能沒有聽聞,所以李白才在他的記夢詩中寫道“勢拔五岳掩赤城”。所以著名考古學家游壽才說“赤岸城的歷史,比州、府要早得多”。在太姥山南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還出土了一方夏公所立的“赤岸城”碑。古云:“赤城霞起而建標”,太姥山南的赤岸城今名為霞浦。
三國以后,一些著名道士相繼入閩修煉,如左慈、葛玄、介琰等,隱居在閩東。東晉南度年代,中原士族南遷,鄭隱、鄧泊元、王鉉甫、褚伯玉、葛洪等也先后入閩,隱居太姥、霍童等名山勝地一帶修真。道教的“神仙”思想與閩地的神話傳說及越人的巫術(shù)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不少道教俗神,如武夷君、太姥、控鶴仙人等,《武夷山志》:“皇姥、神星之精,來居武夷,能呼風檄雨,乘云而行”,就如唐薛令之所言太姥仙蹤常往返如清風一樣,故古閩越之地多天姥山,天姥山是先民心中的山。這些神仙故事就成了李白“夢游”詩的基本素材,關(guān)于這一點原注者也提到兩晉時許多道士隱居“天姥”附近,但對歷史本源的認知有誤,從另一側(cè)面說明了天姥應是更在南面的太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