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民國3年(1914)在潮州與友人合股經營顏料商店,主銷德國拜爾廠所產染料。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海上交通受阻,貨源短缺,價格漲跌無時,幾度折騰,顏料商店宣告破產,大股東依恃政治背景,盛氣驕橫,諉過他人,全部責任概由仰云獨自承擔,竟至身陷縲紲,經友人仗義解圍,始脫。此后與同鄉(xiāng)在潮州組織連興昌紙行,經營連城土紙。
民國19年,連城建立紅色革命根據(jù)地政權時,國民黨政府對根據(jù)地實行經濟封鎖,進出物資通路阻塞,連城土紙難以外運至潮,匯兌業(yè)務受挫,紙行瀕臨崩潰。仰云當機立斷,關閉連興昌紙行,與粵、閩兩地商人合股組建廣福紙煙公司于汕頭,并于上海、泰國設立分支機構。初期代銷美麗牌和鷹牌香煙,由滬運泰。汕頭總公司則設廠自制,由仰云與汀人許葛通任經理,產品質量頗佳,業(yè)務發(fā)展很快。后因制煙主要技師為同行高價雇請而離職他往,繼任非人,而質量下降,虧損過半。仰云召集股東商議,欲再增資金,以圖重振,而股東畏縮不前,公司解體。后仰云由友人以巨資相貸,撤滬、汕機構,自赴泰國另辟蹊徑,建廠經營煙草。前車之鑒,使仰云在用人選才、生產工藝、商品質量、管理方法等方面,全力以赴,去蕪去冗,求真求實,信用為上,由是商務繁榮,企業(yè)興旺。
“七·七”事變后
全國燃起抗日烽火,聲勢澎湃。仰云愛國情殷,支持桑梓抗日力量,興辦教育以振興中華。民國27年,縣教育界人士鄧光瀛、李云霄、童近震、羅蓮舫、李師張、李少韓等鑒于救國圖存,認識到非激發(fā)愛國之心不可,而教育乃益民智、求圖存、爭進取、育良才之所,于是倡議創(chuàng)辦明恥中學,寓“明恥教戰(zhàn)”之義。然資金無著,地方難籌,適仰云僑居泰國,駐足香港,有支鄉(xiāng)援國之意,李云霄等遂攜函赴港與仰云商議,仰云欣然以應,復函“愿獨資興辦”。時省教育廳規(guī)定,凡創(chuàng)辦私立中學,須籌資10萬元存于中國銀行,方可立案。時仰云在泰之商業(yè),因日寇正謀南進,煙業(yè)收縮,銀根緊壓,處境困難,但仍傾全力將銀元10萬元如數(shù)匯交李云霄代辦存入長汀中國銀行。明恥中學立案始告解決,如期開辦招生。選地于原縣立東塔小學舊址,興建樓房1座(教室8間,辦公室2間),實驗室、禮堂各1座,另平房教室3間,教師宿舍1排。辦學經費直至1949年春均由仰云負責。新中國成立初,學校經費來源中斷,交與人民政府接辦。1951年春,明恥、縣中合并為連城第一中學,設于明恥中學舊址。
仰云除辦明恥中學外,在其家鄉(xiāng)文亨周屋創(chuàng)建小學一所。校舍、設備齊全,學生全部免費,且每人發(fā)制服一套以資鼓勵。此外,舉凡修橋鋪路、建校舍、朋友落魄困難,千金相助毫不吝惜,亦不冀報答。仰云常謂于人:錢財易聚亦易散,有錢不樂助他人,財又何益!甚且貽誤子孫后代。
民國31年
泰國局勢緊張,仰云攜部分資金至香港。民國33年日寇占領泰國,仰云在泰資財全為所奪。仰云在港雖極拮據(jù),但為守信取義,仍將公司股金本息一一析還股東。后香港一度淪于日寇之手,仰云賴朋友之助輾轉新加坡,于民國34年繞道回歸祖國。民國37年,港商中南公司經理張靜庵邀其赴香港,1964年在港逝世,終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