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為烈士的遺孤,林仲新雖沒有像父親林覺民那樣成為悲壯勇毅的革命志士,但他基本上"以父志為志",與林覺民的生前舊事發(fā)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經歷
辛亥革命百年,各地都在舉辦相應的紀念活動。當年先烈的后人情況也格外引個關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以《與妻書》感動幾代中國人的林覺民無疑是辛亥革命先烈中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百年之后,這位當年以深情、豪情感動天地的奇男子,他的后人此時如何呢?
《與妻書》中有這樣幾句話:“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
林覺民就義幾個月后,"腹中之物"降生人間,是一個活潑可愛的男孩,取名林仲新。由于林仲新之母陳意映一直不能走出失去丈夫的悲傷,再加上生活變得艱難,林仲新剛剛兩歲的時候,陳意映去世了,林仲新由祖父撫養(yǎng)。
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后,林仲新受到政府的許多關照,在福州念完小學、中學,后來又到上海光華大學就讀,生活支出與學費全由民國政府承擔。大學畢業(yè)后,林仲新來到南京,跟隨林覺民的舊交林森做事。林森當時是民國要員,念及與林覺民的舊交,他對林仲新關照很多。但林仲新似乎對政治沒有太大的興趣,只做過幾個不大重要的局長、科長等職,隨中國歷史的變化不斷遷移居住地,到過重慶,后又回到南京。49年后回到福建。他結過兩次婚,前妻在抗戰(zhàn)期間病死,與第二個妻子劉文業(yè)感情很好,晚年生活在福建漳州。生有一兒兩女,一個在北京,兩個在福州。孫子在北京,已經過世,其孫有一兒一女,兒子有個男孩,98年生人。